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遗产》2014年1期 罗时进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钓鱼岛的归属问题在南宋的《舆地纪胜》,明代的《顺风相送》、《筹海图编》,清代的《台海使槎录》等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另外嘉靖十三年陈侃以下历代册封使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琉球使录》中亦有明确载录。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别集和其他相关文献中,亦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列岛为题材的诗歌。文学文献,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史料,而诗歌作品,是一个民族情感史、精神史的表现,对之应该予以高度重视。随着相关文献钩稽和考证工作的展开,一定还能够发现更多的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可以为这一重要的国家历史问题的研究提供佐证,同时为明清文学史研究拓展出一片新的空间。
    【关 键 词】明清诗歌/琉球册封使/钓鱼岛列岛/黑沟洋
    【作者简介】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出版过专著《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等
    【编 者 按】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明清历史文献中有诸多证据,而在明清别集和其他相关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为题材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既有对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等岛屿风光的描绘,又有对沿途奇特海景的展现,不仅开拓了传统诗歌的表现范围,还以文学审美的方式表现出钓鱼岛作为中国固有领土的心理文化认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诗歌中有不少关于黑沟洋为“中外分界处”、姑米山为“入琉球界”的原注,都是对海疆的明确说明,可与若干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而在徐葆光的诗歌中,已经出现“钓鱼诸屿”的提法,和我们今天所说的“钓鱼岛列岛”,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可看做是完全相近的表达。这些作品是重要的文学史料,也是重要的历史见证。本刊特约罗时进先生的这篇论文,既是对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文献的系统梳理,又表明古代文学研究应当、也完全可以用严谨的学术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重要国家历史问题的关切。
     
    我国历史文献对于钓鱼岛的记载见于南宋的《舆地纪胜》,明代的《顺风相送》、《筹海图编》,清代的《台海使槎录》等著作。明清两代多次派遣使臣册封琉球国王,惜成化十五年(1479)前出使之文献因遭回禄之灾等原因而鲜存,但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以下历代册封使具有官方文书性质的《琉球使录》至今传世,其中关于海疆地理的翔实记载已经为学界所关注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清别集和相关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题材的诗歌,这些既是文学作品,同时也具有历史地理实录的性质。兹对其作者、作品和文献依据作初步考证,供研究者参考。
    一钓鱼岛诗歌作者身份
    钓鱼岛题材诗歌的作者主要是明清两代前往琉球册封的使臣及其从客。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朱元璋遣行人杨载以招抚使赍诏往谕,将其即位诏告琉球,琉球中山国王察度领诏,自此开启了我国与琉球的官方交通往来。永乐二年(1404),中山王世子武宁派遣使者来朝告父丧,明成祖命礼部遣官谕祭,遂命武宁嗣立为新王,由此开启了对琉球册封的历史。“琉球国凡王嗣位,先请朝命,钦命正副使奉敕往封,赐以驼钮镀金银印,乃称王”①,成为通例。从永乐初至光绪五年(1879)琉球灭国,明清两朝派出的册封使团前后共二十五次②,其中明代十七次,清代八次,任命正副册封使至今得其姓名者四十五人③。
    册封使承担着宣谕国礼,怀柔远人的文化使命,明清两代皆极重视,而清代更有过之,选任制度也渐趋完善。明正统以前只派正使一人,多为行人充任,宣德二年(1427)年曾独遣内官柴山前往颁诏。自正统八年(1443)始,形成了由给事中和行人分别担任正副使并往册封之规。清代康熙二年(1663)新朝首次出使琉球,基本仍沿袭前明惯例,然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始,册封正使一律选自翰林,且以“学问优长,仪度修伟”为要求。《康熙起居注》所载遴选汪楫的过程颇能说明问题。康熙二十一年四月七日:
    礼部题遣往册封琉球国主,以检讨汪楫为正使,中书林麟焻为副使。上问曰:“此二人如何?”明珠奏曰:“汪楫系荐举博学弘词,扬州人,家贫,人优。林麟焻系臣衙门中书,其人亦优。”上顾学士库勒纳问曰:“汪楫学问如何?”库勒纳奏曰:“文学颇通。”上又问曰:“其人如何?”库勒纳奏曰:“人亦甚优。”上颔之。④
    另外,李鼎元《使琉球记》卷一载:
    天子特命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都察院、礼部堂官选举学问优长、仪度修伟者为正副使。时选得内阁中书四员、翰林院编修三员、都察院给事中四员、礼部主事三员,于八月十有九日黎明引见乾清宫,奉旨遣赵文楷为正使,臣李鼎元为副使。⑤
    由此可见,清廷对册封使的遴选是相当重视的,非学识拔群且仪表堂堂者自不得入题遣范围。汪楫奉诏之后,尤侗称其“容貌夔龙伟,言辞侨肸优”⑥,汪琬赞以“气貌怡然,议论伟然”⑦,恰为朝廷遴选标准的印证。为宣示“圣朝声教”,“化导抚绥”,明清两朝特赐册封使一品麒麟服,以崇其地位,增其声望,成化十五年(1479)李东阳赠册封使董旻诗即盛称其“麒麟有服真殊宠”⑧,张问陶《送李墨庄鼎元前辈出使琉球》亦称“仙境三山雨,恩荣一品衣”⑨,这是两代册封使所引以为荣的。
    册封使受诏后除监造封舟外,主要任务即组织使团。明清两代册封使团都颇为庞大,一般在五百人左右,最多时达七百人⑩。除了杂役、船夫、官兵外,尚有若干高僧、道士、医生、天文生等随行(11)。张学礼《中山纪略》云:“封舟过海,例有从客偕行。”(12)文人从客在专司笔砚外尚有文化交流之任,由正副使邀约,一般都是富有一定声名的诗人和书画家,亦有部分亲朋友好。其中地位较高的文人从客,亦可以带侍从随往。凡正式使团成员“例有顶带”,“乃服五等,乘八驺”(13),享受一时之宠荣。
    正是这些琉球册封使和从客,在四百六十多年间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群体。从受命奉节阁僚和亲友贺任送别,到登上封舟往来于沧溟海途,直至返国复命,其过程恰恰形成了一个特定时空的专题性写作环境。在这个文化环境中,产生了一定数量的以钓鱼岛列岛及其海疆为题材的诗歌作品,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