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遗山复句论(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 胡传志 参加讨论

    二、复句类型与题材倾向
    元好问如此众多相重复、相类似的诗句,古代诗人中尚不多见。让人诧异的是,这些一句两用、三用甚至四用的重复直到清代才引起注意,而且并未招致太多的反感和严厉的指责,并未动摇其大诗人的地位,说明其后果不算很严重,负作用相对有限。这是为什么?应该与其复句的类型和题材倾向有关。
    综观遗山复句,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名句重出型、佳句复出型、熟句重出型。
    第一类名句重出型,指直接化用或改写前代诗人的名句。众所周知,到宋代化用前人诗句是诗人们司空见惯的手段,元好问自然不例外。与其他诗人不同的是,他有时重复化用前人的名句。遗山复句中,有11例为引用或改写前人名句,其中引用杜甫4例,苏轼4例,曹植1例,高蟾1例,黄庭坚1例,分别是:
    杜甫《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
    杜甫《发秦州》:“无食问乐土,无衣思南州。”
    杜甫《寄常征君》:“白水青山空复春,征君晚节傍风尘。”
    杜甫《丹青引》:“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锦溪》:“楚人休笑沐猴冠,越俗徒夸翁子贤。五百年间异人出,尽将锦绣裹山川。”
    苏轼《次荆公四韵绝句》:“劝我试求三亩宅,从公已觉十年迟。”
    苏轼《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黄庭坚《读曹公传》:“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高蟾《金陵晚望》:“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从中可以看出苏轼与杜甫对元好问影响最大。元好问化用上述诗句2-4次不等,是不是都沿用原诗的语言和诗意?
    我们先来看他两首袭用杜诗“无衣思南州”的例子。一是送落魄文人高永(字信卿),“无衣思南州,千里走单车”(《送高信卿》),上句仍是杜诗原意,切合高永自汴京赴南州(指内乡)谋生的背景,下句顺其自然,展望其奔波辛劳的旅途,二者浑然一体。二是《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痹作》:“无衣思南州,伤哉非独今。”金亡后,元好问在冠氏县回首过去,怀念金亡前在内乡任县令的生活,感叹今不如昔。可见上句与杜诗指向未来的原意有所不同。
    下面再来看元好问对苏轼《锦溪》诗的三次化用。苏轼原诗后两句是讥讽五代吴越国王钱镠以锦绣覆盖山林之举,元好问化用时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意。《台山杂咏十六首》(其一)曰:“登临夙有故乡缘,试手清凉第一篇。知被钱郎笑寒乞,不将锦绣裹山川。”诗中以钱镠作反衬,自嘲自己只是一文人,不能以锦绣来妆点五台山。《杂诗六首》(其六)曰:“乡关白日照青天,徒步归来亦可怜。袖里新诗一千首,不愁锦绣裹山川。”诗人自负能创作出许多诗歌,来表现家乡的锦绣山川。这与苏诗原意相去甚远。《王学士熊岳图》将苏诗改动一字,“五百年间异人出,却将锦绣裹山川”,用来形容著名诗人、画家王庭筠的《熊岳图》,变贬意为褒意,称赞其山水画的表现能力。
    从上面两种情况来看,无论是直接袭用成句,还是改写化用,诗意并不是完全重复,常有一些新的变化,这样对语言重复的弊端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第二类为佳句复出型,指元好问重复使用自己锤炼出来的精工诗句。对得意的诗句,重复使用并非个别现象。唐代许浑诗句重出,郎瑛分析其原因是“可意句遂不复改”[8]392,晏殊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重出于诗词中,其原因是“自爱其造语之工,故不嫌复用”[9]1807。在传播条件不太迅捷的年代,面对不同时间、地点和不同的对象,诗人们不惜重复使用自己的得意诗句,不仅可以理解,而且对当时的受众未必有多大不良影响。正大六年(1229)元好问任镇平县令期间,作《镇平县斋感怀》,以“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一联来书怀,晚年在家乡期间作《送刘子东游》,略作改动,“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颇自怜”,以此来摹写刘氏怀才不遇的身世感慨。刘氏其人未必知道元好问此前已写过此联,料想他读到此联后会照样击节称赞。再如正大四年(1227),元好问以“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须”(《送高信卿》)来形容高永的艰难生活,蒙古太宗五年(1235),又以“湿薪烟满眼,破砚冰生髭”(《学东坡移居》)来形容自己的贫寒生活以及国亡史作的担当精神,两者未形成冲突。有些诗句指向性很强,只能适当某个特定对象,元好问也重复使用。譬如其知己辛愿贫困好诗,诗学杜甫,元好问在正大初年所作《寄辛老子》中,称他“百钱卜肆成都市,万古诗坛子美家”,20年后,元好问经过三乡追怀去世十余年的辛愿,再次使用这两句(《过三乡望女几村追怀溪南诗老辛敬之二首》)。以上三例都有一共同点,就是所重复的两首诗,一是自我抒怀,二是赠与他人,重复使用,当是元好问有意为之。因为指向不同,所以两者间一般不会形成简单、即时性的重复。这种有限重复,也会降低诗句重复的不良作用。
    第三类熟句重出型,指用熟字成语组合而成的普通诗句。面对相似的语境,诗歌创作常有一种思维惯性,诗人们的一些习惯用语便趁机活跃起来,如果不严加防范,就很容易出现重复。如“殷勤一杯酒”“击鲜日为具”“今日复何日”“经营入惨淡”“世事悠悠白发边”“前日少年今白发”等等,当是元好问即兴拈来,未必是有意重复。这种熟句因为过于寻常,反而不太为人们所关注。如赵翼、潘德舆则没有指摘这类复句,但平易浅显诗句的重出强化了似曾相识的复沓感。
    上述三类诗句重复,由于处理的方式各有不同,导致其后果不太严重。除此之外,复句的题材倾向也是其重复后果不太严重的另一因素。
    从诗歌题材来看,元好问的复句多出于应酬类诗歌和写景题画类诗歌之中。从附表来看,将近一半的诗歌是酬答、赠别之别。如“耆旧风流有几人”重复出现在《赠张致远》和《赠答乐大舜咨》诗中,“和气春风四座倾”重复出现在《徐威卿相过留二十许日将往高唐同李辅之赠别二首》和《别王使君丈从之》中,“车骑雍容一座倾”重复出现在《送端甫西行》和《赠答雁门刘仲修》中。他送秦略归“苏坟别业”,有“袖中知有眉山春”(《送诗人秦略简夫归苏坟别业》),“眉山春”酒恰好呼应其“苏坟别业”的去向。当他赠别“江表奇士”赵复时,为呼应其身份,将“眉山春”易为“江南春”(《赠答赵仁甫》),可这仍然是诗句重复。写景题画类诗中也有一些复句,如“竹香偏向静中闻”复出于《石门》和《赵汲古南园》,“胸中谁比玉峥嵘”复出于《巢云曙雪图武元直笔明昌名士题咏》和《王子端内翰山水同屏山赋二首》,“白玉双龙掣迅霆”重见于《晋溪》和《杂诗六首》,仅有一字之差。应酬、写景类诗歌复句出现频率高,说明元好问对这类诗歌用心不够。在元好问的所有诗歌中,虽然应酬类、写景题画类诗歌数量不少,但并不是他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题材。代表其最高成就的丧乱诗,除了上引《俳体雪香亭杂咏十五首》等个别诗句个别复句之外,很少出现复句。这一方面说明那些泣天地动鬼神的丧乱诗,乃是其精心结撰而成,一方面也说明遗山诗多复句的现象几乎未对其丧乱诗构成任何损害。
    正因为此,遗山复句尽管是其白璧之累,但仍未伤及大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