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古代文学 >

“三言”故事中明代官吏形象的文化阐释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明清小说研究》2013年 裴云龙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在“三言”以明代为背景的故事当中,官吏形象大多是由叙述者在改写故事时所独创、或者在本事基础上做了大幅度扩充使之丰满的,由此成为了“三言”小说视野中展现明代社会风貌的重要部分。在这些形象中,“吏”多数呈现出奸诈、贪酷的面貌;官员形象也以负面人格居多,有些甚至与其在本事中的面貌相比,受到了叙述者明显的矮化。即便是那些受到肯定的明代官员,其得到赞赏的原因亦更多基于人情世故而非政治品格。“三言”叙述者对明代官吏整体形象的塑造,体现了明末文人对个人欲求的绝对偏重和对政风世风的失望冷漠。这种文化心理的产生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历史原因:政治局势的影响,社会思潮的渗透和通俗小说文化属性的制约。
    【关 键 词】“三言”/明代官吏/个人欲求/政风世风
    【作者简介】裴云龙,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冯梦龙编辑的“三言”中包含了大量取材于明代的故事①。其中,为数众多的官吏形象是展现明代社会风貌的重要单元,使我们从感性的层面了解到明朝末年国家机器、政治制度在社会各个阶层的运转情况。并且,叙述者在铸塑官吏形象时所持有的文化心理,也体现了他们对明末政风与世风的评价态度。
    一、“吏滑如油”:明代吏员在“三言”中的呈现状貌
    “官”和“吏”在身份上有显著区别,“官”指称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人;而“吏”则一般地位较低,品级通常在六品以下②,属于受“官”的管辖执行命令的办事人员。
    吏与官的关系是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的。吏需要用良好的业绩博得官员的青睐从而提升地位;官也要依靠吏员的品行和技巧方可提高行政效能。和谐融洽的官吏关系是清明政治的必要基础,例如元代无名氏的杂剧《包待制陈州粜米》第三折中包拯和张千的关系就是这种理想状态的生动展现。然而这种状态毕竟是文人的勾画,它和现实存在着不小的距离。例如《明史·况钟传》中对《警世通言》里《况太守断死孩儿》故事主人公况钟初任苏州太守时一段故事的记载,可见出明代官吏关系之真实情状: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③
    况钟本人就是吏员出身,他明白,官员只有靠极端的强力手段方能制裁恶吏的毒辣。但吏员对长官的阳奉阴违却同样事出有因,往往正是官对吏的肆意轻贱导致了这种局面。实际上,古代吏员在社会生活中的窘迫是很普遍的,元代杂剧《鲁斋郎》、《双献功》里的张孔目、孙孔目都是见欺于权豪却无力申冤的受气包。这种窘境及其带来的后果,在“三言”讲述的明代故事当中有生动的体现,比如《警世通言》第15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④。
    小说的主人公金满依靠行贿和乖巧博得了县府“户房司吏”的职务。然而上任伊始的一桩元宝失窃案却让他顷刻陷入窘境,于是被县官不由分说歪派了“嫖赌花费”的罪名而勒令限期赔补,到日赔补不成又险些被当众责打。承担的责任重大,但却得不到上司官员的合理教导和应有尊重,这是明代乃至历代吏员生存境况的常态。篇中丧失人格尊严和安全感的金满只能将压抑和委屈的情绪发泄在家奴秀童的身上,这也就引出了后文拷打秀童,后来又因真相大白而“美婢酬秀童”的全部情节。这篇小说客观地揭示了这样的现状,吏员的生活窘境必然导致了这一群体在上司面前投机取巧、唯唯诺诺,在弱者面前为所欲为、暴戾恣睢的恶劣品性。
    《金令史》一文对金满获得差事的过程也有细致的描绘。金满凭借行贿以获得美缺。他升职的途径是“混帐开上去”的,叙述者指出这是“官清私暗”的常态,随之发出了“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的感慨。在叙写吏员贪酷的同时用“官清”与之对比,似乎“官”和“吏”的操守完全不同,其实这是叙述者摹拟平民视角对社会政治的误读。民众对“官清”的感受往往由官员仪式性的言行得到,而对“吏滑”的感受却是来自实际的体验。吏员的酷恶其实更能体现明代政治和明代社会的真实状况。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是“三言”小说中最全面、直接展现吏员生活状貌及其行业内幕的一篇。与此同时,明代吏员贪酷丑恶的本质在很多篇章中都有所揭露,且在最后面世的《醒世恒言》中最多,诸如以下几篇:
    1.《张廷秀逃生救父》(卷20)中的“捕役”杨洪接受赵昂的贿赂,为之杀人灭口,其姑舅弟兄等若干“禁子”亦助纣为虐。本篇在开头处交代了吏胥在灾荒之年克扣贪污赈灾钱粮的恶劣罪行,且又一次感叹“随你官清似水,难逃吏滑如油”⑤。
    2.《李玉英狱中讼冤》(卷27)中的焦榕“专在各衙门打干”,且与锦衣卫“极是相契”。他参与杀害李承祖,后来又凭借其与衙门的“关系”将李玉英屈打成招,问成剐罪⑥。
    3.《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卷29)中的谭遵迎合汪知县的目的,设计各种手段谋害卢楠⑦。
    4.《蔡瑞虹忍辱报仇》(卷36)中的胡悦以“三考吏”出身,并企图以此进阶做“佐贰官”。叙述者借这一人物,对绍兴地区官吏勒索诈骗、卖官鬻爵的恶劣风气做了细致介绍⑧。
    在明代官场,吏员并非仅仅是官员管辖、利用的对象,他们同时还是官员队伍的后备军之一。“吏员出职”是明代文官常规铨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⑨。前面提到的况钟,《明史》本传载其“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⑩;《金令史》中的金秀以及《蔡瑞虹》中的胡悦,轨迹均与此相同。因此,吏员的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明代官场的未来面貌。不过,可能由于统治者意识到了多数吏员共有的恶习及其影响,“吏员出职”的路径从正统年间开始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11)。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