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现代文学 >

网络文学的超文学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白烨

 

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与当下文坛,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在传统型的文学形式和样式之外,又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文学形式和样式,使得文学开始泛化了,文坛陡然变大了。我把这种变化概括为“三分天下”的基本格局:以各类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或严肃文学,以图书出版营销为依托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文学,以网络科技传媒为平台的网络文学或新媒体文学。在这种结构性的巨大变化之中,不同板块都在碰撞中有所变异,有所进取,但其中发展较快、影响甚大的,却是新兴的网络文学,或以网络文学为主体的新媒体文学。而且,网络文学在发展演进之中,越来越显示出其超文学的意义。而这,正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以网络文学为主的新媒体文学,在两个方面的发展极大地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是以类型写作的分化,逐步显现特点,迅速形成气候。一开始网络文学与传统型文学的区别不是特别大,后来区别越来越明显,进步也越来越显著。尤其是成了类型化写作演练的舞台之后,便跟传统型文学渐渐区别开来了。现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影响较大的即有十几种之多,如玄幻、仙侠、青春、、穿越、言情、悬疑、历史、军事等。这些类型作品不只活跃在网际,有的还转为纸媒作品出版,在图书市场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份额。2009度的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所部之多,其中传统文学领域的长篇小说作品也就1500部左右,其余的都是类型小说的由网络转场于纸媒的图书。还有一个是文学网站的发展,由小到大,不断整合,已开始出现集团化、产业化的倾向。现在注册的网络文学网站有5000家左右,其中很多文学网站都是很有实力、极有影响的,它们不仅作者多,作品多,研讨会、评奖活动也很多。现在很多文学网站都已走出了赔本赚吆喝的原始积累时期,它们通过收费阅读、互换广告等很多方式,已经开始自负盈亏或者开始盈利。成立没有几年的盛大文学有限公司,依靠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双向支撑,先后把起点中文、红袖添香、晋江原创、榕树下、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网和潇湘书院等七家重要文学网站收归旗下,目前注册作者就有90多万人,库存小说作品约有300多万部。“中文在线”也收购了17k文学网等相关文学网站,向集束化方向发展。这些文学网络公司用他们的方式打造作家,营造产业,已成为在当下文坛呼风唤雨的重要的文学机制。

网络文学的这种强势又长足地发展,看得见的强力依托,一是现代科技的支撑,二是资本力量的介入。其实在这背后还有更为内在的缘由与动因,这就是文学写作的平民化的兴起与大众文学主体的崛起。相对于传统型文学的体制化与高门槛,网络文学是无序化与低门槛的。因此就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泥沙俱下,一个是藏龙卧虎。因为没有准入,门槛较低,所以那些有才气的人的作者可以一展身手,没有什么才气的作者也可以登台亮相。这种写作的自发性、传播的自在性,使得这种写作成为写作欲望的自由表达,也成为写作权利的自主掌控与自行利用。写作与发表,这些人们在宪法上与理论上该有的权利,即“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在这里得到了相对普遍的实现。所以,在网络文学草根化、反精英化的背后,是显现一种写作平民化,写作平民化的背后,是体现文化权利的民主化。因而,网络文学的兴起,实质上是大众文学主体的崛起。因为是另一个主体,另一个体系,所以它的成长与发展,都是依赖与自身相关的因素,旨在形成自己独有的方式与自足的系统。现在,平民文学写作者、民间网络经营者与大众文学爱好者,经由网络的平台链接在一起,并以出价与收费、更新与跟帖、点击与网评等特殊方式,在共同构成网络文学生产与传播的自我循环与特有秩序。从目前看,因为网络写手与网络作品的成几何数字的增长,很难总体上对其质量作出准确的判断,但可以说在芜杂性与复杂性中,充满了多样性与可能性,而它的秩序与结构也在不断的整合中,逐步趋于合理,日益走向完善,则是显而易见的和可以确定的。

网络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学版块,新的文学主体,它与传统型文学(或严肃文学)是怎样的关系,又带来怎样的问题与契机。我的看法是在文学基本观念的层面上,网络文学大致上是以秉持自我实现的理念,偏于大众参与的倾向,与比较严肃和相对精英化的传统型文学唱平民化的对台戏的。但两者之间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传统型文学是如何的具有精英化的特性,我们是在与网络文学的比较中进而看到的,传统型文学在写作、传播、教育等面是如何的相对滞后,我们也是在与网络文学的博弈中进而感受到的。网络文学的兴起,象一面反射镜,不断照射出传统型文学的问题与局限来,让人们惊醒,警策,这实际上既是自身生存的一种冲击与压力,也是自身发展的一种比照与动力。同样,因为有传统型文学这样的老成的文学版块的存在,也使网络文学有了观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并在这种比照与对话之中,找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当下网络文学的类型化还处于过渡状态,分类过于琐细,一些看似不同的类别其实区别不大,作品内容构成的正面意义与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品味都亟须加强,在类型化的发展上还有很多提升空间。此外,一些作者与读者过于密切的关系形同于相互绑架,立足于娱乐、寄寓于宣泄的写作与阅读互动,还显得比较单调和低级;一些文学网站的运营在主要依赖商业手段的同时,还缺少别的有效方式,提供的作品在品位上还有欠丰富,等等。而相对成熟的传统型文学从理念到方式,也都有新兴的网络文学可以借鉴与借力的许多东西。总之,在我看来,当下的网络文学与传统型文学之间,是并存与并立、互动与互竞的关系。

但因为信息科技的继续进步,资本运营的不断介入,尤其是背后隐含的观念与理念的原因,网络文学将会长期存在,长足发展,并对中国当代文学发生巨大而深刻的促动与影响,这种印象甚至是革命性的。可以肯定的说,以网络文学为主的新媒体文学,将会是今后文学的最为主要的一个增长点。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数字显示的事实。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7月)称,在中国现有的13。2亿人口中,网民已达3.38亿,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约占网民总数的一半。 “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表明:18周岁以上成年国民数字出版阅读率为24.6%。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两大主要数字化阅读方式,分别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另有1.3%的国民使用其他手持阅读器进行数字化阅读,比2008年增幅30%。据新闻出版总署前不久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出版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20%。其中图书销售增长20%,而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超750亿元,同比增长42%,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版业的增长水平。一份《2009年数字出版产业预测与市场研究报告》也预测到:五年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全国70%的出版社将实现跨媒体同步出版;全国80%的出版社将通过POD系统为读者提供图书的按需印刷服务;全国90%的报社将推出数字报;中国正版电子书总量将突破100万册,机构用户采购电子书、数字报的销售规模将达到10亿,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来的电子书、数字报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

这一切都告诉人们,由于网民基数的不断增长,信息技术发展的细化与深化,网络文化的生存空间无可限量,它的发展还方兴未艾。而且,这种影响从写作到阅读,从发布到传播,从文学到文化,从产业到经济,从人际交往到日常生活,都将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因而,我以为,对于网络文学、网络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只在写作与传播形式的层面上去看待。从这样一个层面去认知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显然已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化在努力形成自己的语言与语系,自己的文脉与文法的迹象,已在不断地显露出端倪。这一切,也会进而加速时代走向信息化,生活实现网络化。有鉴于此,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它,即在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的意义上来打量它、看待它。也就是说,我们在古老的文字文明、印刷文明之外,新添加了一个与这种旧有的文明完全不同的新的文明形态,那就是数字文明、电子文明,由此步入了一个这样两个文明相互呼应与彼此互动的崭新时代。这样去看问题,可能会更具有战略性,可能才会把握问题的实质所在。

 

原载:中国作家网2010年05月21日

(责任编辑:罗小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