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西文论之争(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夏秀 参加讨论

    讨论中国文学批评是否“失语”
    在文学领域中,“失语”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诗学资源成为 “知识性”存在、当代文论对中国文学失去了有效性。“失语”概念最早是由曹顺庆在《21世纪中国文论发展战略和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中提出的,后来他在《文论失语症和文化病态》中又作了进一步阐释。他认为:“长期以来,中国现当代文艺理论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论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由此可知,“失语”一方面是针对西方理论强势入驻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概括,另一方面则意在强调面对西方理论资源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权的丧失。
    新时期以来,随着西方文论的涌入,中国文学一下子进入众声喧哗的时代:在创作领域,西方新技巧、新策略层出不穷;在批评领域,缤纷的西方术语让人眼花缭乱。在西方概念和术语的喧嚣中,中国文论却陷入相对沉寂状态。因为“失语”,中国文学研究在中西对话中丧失了“对等地位”。面对当时理论话语权严重失衡的状况,国内部分学者开始思考中国文论的话语权问题,“失语”的概念也流行开来。
    不过有学者认为,“失语”的说法并不恰当。张卫东在《回到语境——关于文论“失语症”》一文中指出,“失语症”的说法混淆了“话语”、“理论”、“言说”、“思想”等概念,不仅未能准确概括当代文论的现状,而且混淆了问题的根本。张卫东认为,中国当代文论并不缺乏“言说”和“话语”,只是未曾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
    回望当年关于 “失语”问题的讨论,笔者认为纠葛于“失语”的一方反映出面对丰富的西方理论资源的焦虑心态;而坦然于“失语”的一方也忽视了当时中国文学批评唯西方文论是举、狂热追求新术语、新方法的非理性状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