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今天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确实是一个难题。当今社会的生产力由科技主导,电子工业、互联网和新兴媒体构成了最有活力的产业,并且直接产生出富有魅力的娱乐文化,这使文学教育变得更为困难。正因如此,文学教育在今天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大学中文系担当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不管是经典化的语言文学的研究和教学,还是阐发新的文学观念,推动当下创新的文学潮流,激发面向未来的人文思想,都构成大学中文系的核心使命。对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来说,百年历史,薪火相传,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始,它就举起了现代启蒙的旗帜,开创现代中国语言文学教育的道路。而今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守正创新”的宗旨更要坚持。 掌握好母语,能读懂中华民族的经典典籍,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并且能熟练地运用汉语写作,这是增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手段,而文学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的母语水平最有效的途径,所以今天大学里的文学教育日益显出了重要性。北京大学正在探寻培养引领未来人才的教育道路,尤其是加强博雅通识教育。这需要我们去探索文学教育的新途径,寻求适合现在年轻人接受,更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文学教育方案。这当然并非易事,但由此打开的空间会很大,能释放更大的教育活力。 传统中文系的教育注重专业基础和全面培养,各专业都有重头课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至80年代,大学本科毕业就可以直接走上大学讲坛,就可以在科研机构挑起重担,现在,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根本就进不了大学,而要走上大学讲坛或在科研机构独当一面,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几乎也不可能。所以,今天的大学本科教育,是否还要延续过去五六十年代以及八九十年代的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确实是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本科生中能读研究生的毕竟是少数,能读到博士学位的更是凤毛麟角,严格的专业教育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博雅通识教育在今天的本科教育中无疑需要下更多功夫。教育是从教师出发,还是从学生的培养出发?学习是以学生的兴趣为重心,还是以教师的专长和现有的院系专业建制为依据?我们确实在今天需要进一步思考。 作者简介 陈晓明,1959年生于福建,曾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主要著作有:《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解构的要义与新人文学的到来》《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众妙之门——重建文本细读的批评方法》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