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因为有组织和制度保障,翻译家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文学翻译质量也有了保证。 杂志社建立了审读员制度,每篇翻译作品都请专家进行审读把关。杂志社每年举办年度奖评选,其中翻译奖的设置有力地调动了翻译家的工作积极性。藏族作家、翻译家普日科在一次研讨会上说:“《民族文学》颁发年度翻译奖,能产生巨大的荣耀感和精神力量。发表一篇文章顶多文责自负,而为《民族文学》翻译一篇作品,则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维护《民族文学》的光辉形象,更不能辜负《民族文学》的信任,所以往往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为《民族文学》翻译文章花的功夫比自己写一篇小说或者论文大得多。”我想,普日科所说的这番话应该能引起许多翻译家的共鸣。《民族文学》年度奖每种文版每年都会评选出两篇获奖翻译作品,至今总共有68位翻译家获得年度翻译奖,其中绝大多数获奖者都是各民族优秀的资深翻译家,个别的是近年来迅速成长起来的文学翻译新人,获奖作品原作大多是名家的精品力作。 这些翻译家为了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有时候既要自己翻译作品,还要当刊物的审读员,帮忙修改翻译稿件。所有这一切努力,最终转化为读者手中一个个亲切的母语文字。 总之,在中国作协和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母语作家和翻译家的热情支持下,《民族文学》民文版从最初的蹒跚学步、磕磕绊绊,到如今已经可以稳健前行,不论是翻译质量还是母语文学创作水平都已经抵达真正的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标准,成为深受母语读者喜爱的刊物,在少数民族母语刊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相信未来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事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在这里,我所说的少数民族文学翻译,主要是指汉译民翻译,而相比较,民译汉工作,我觉得还有待加强。因为这五年来,少数民族母语文学也有了质的飞跃,母语文学在思想内涵和艺术创新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是翻译过来让我们读到的作品却屈指可数,民译汉还有艰巨的任务需要完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