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形象是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作为具有实际感召力的符号载体,赋有强大的精神引领力与持久的文化生命力。一个时代文艺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也集中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品格气象与精神风貌。因而当代文艺创作者在理解、还原、塑造英雄时,就不能不回到时代的语境中。 翻阅近年来的文学艺术作品时,我们会不无遗憾的发现,“高大全”的英雄走向细节琐碎的“庸常”英雄,“红色英雄”渐染“粉红色”俗套,尽管有军旅题材文艺作品始终秉持英雄主义的坚实底色,但就整体而言,无论数量还是质量,真正具有时代影响力和生命力的英雄形象凤毛麟角。一两部英雄主义作品的异军突起,反衬集体失语的尴尬与无奈。在这样的语境下,尤显得文艺作品英雄塑造的重要与紧迫。 一方面,信息时代和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在多元价值和“反权威、反传统、反理性”的解构主义影响下,个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被越来越多地赋予独立思考的精神和独立发声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丧失着接近理性和接近真相的可能,也造成了少数人对英雄人物质疑、戏谑、调侃、否定甚至污蔑。在这样的语境下,不免让人深深忧虑。因为英雄问题从来都是一个指认现实关切和超越关怀的重大问题。否认英雄,就意味着否认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和平与安定来自牺牲和奉献,也意味着失去了缔造更加美好光明未来的立场。时代始终迫切需要一个又一个的英雄形象夯实精神高地、树立价值坐标。如何呈现塑造英雄,也始终是文艺作品吞吐历史、观照现实的题中应有之义。 另一方面,中国国家实力到达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文艺作品中塑造的当代英雄,应当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风貌和精神气质。以电影《战狼2》为例,主人公冷锋身上承载着时代富国强军背景下铁血汉子的一腔血性,承载着属于这一代青年人的理想人格。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因而也得到观众的广泛认同和反馈。在当下自信自强的当代中国,我们需要越来越多这样的“超级英雄”来讲述精彩中国故事,为前进中的祖国鼓与呼。众所周知,“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与美国精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美国人心中为之骄傲的“美国梦”,其深层次折射的更多的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在戮力同心实现中国梦的今天,我们的文艺作品中也一定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式的“超级英雄”蓄势待发、应运而生。 此外,青年一代缺少属于他们自己的经典英雄形象。在张扬个性、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的青年一代在偶像的选择上渠道太多,受到的干扰因素也太多。他们在理解认识以往时代的英雄时,更多的代入了属于这个时代的主观认知色彩,抛开错误观念的引导等外在影响因素外,仍然内化着一定的时代隔阂和思想鸿沟。朱光潜在《谈修养》一书中谈到:“尤其在青年时代,意象的力量大于概念,与其向他们说仁义道德,不如指点几个有血有肉的具有仁义道德的人给他们看。教育重人格感化,必须是一个具体的人格才真正有感化力。”文艺作品必须在主流价值观上始终发出坚定的声音,不遗余力地塑造属于这一代青年人自己的英雄形象、精神偶像,在“颜值”“金钱”“地位”等浮华幻象的“苟且”之外,打造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和远方”,这不仅关乎审美取向的引导,更关切这一代人的价值追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