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作家对民族文化传统、民族生活习惯和现代性、当代现实生活的冲突的表现,对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的命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对底层边缘人物的励志书写,对底层人物精神救赎的关注,对反腐倡廉题材创作的敏感自觉,对“三农”问题的真实揭示,对革命历史和抗日战争历史的深度挖掘,也使得五年来刊发在《民族文学》上的佳作不断,如仡佬族作家王华的《陈泊水的救赎之路》,满族作家孙春平的《耳顺之年》、于晓威的《房间》,藏族作家次仁罗布的《九眼石》,蒙古族作家阿云嘎的《天边那一抹耀眼的晚霞》,苗族作家向本贵的《又见炊烟》,壮族作家李约热的《你要长寿,你要还钱》等小说,傈僳族作家李贵明的《热血长歌——滇西多民族抗战纪实》等纪实文学,藏族作家丹增的《百年梨树记》、回族作家敏洮舟的《怒江东流去》等散文,维吾尔族诗人麦麦提敏·阿卜力孜的《玫瑰赞》、藏族诗人阿顿·华多太的《北京,北京》等诗歌,深受读者好评。 少数民族文学五年来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不断进步的地方。比如,作家要更持续地深入体验生活,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克服题材狭窄,避免写作的同质化、重复化、类型化和原创性不足等问题;提高思想修养和写作能力,涌现更多能够驾驭大题材、大作品的作家;需要沉下心来写出伟大作品,从“高原”走向“高峰”。这些是少数民族作家今后需要深思并付诸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