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网络文艺评论面临的困境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普通观众有渠道深度参与文艺评论的创作,并能及时在各类专业评论网站发声。人们业已习惯了在文艺消费前点击专业评分网站如大众点评、豆瓣、时光网等寻求对相关文化产品的评价和消费体验推荐比较,或在不同媒体网站搜索查阅相关文艺评论专家对相关文艺产品的点评后进而决定是否消费、何种消费以及何时何地消费。一般而言,这是一种健康良性的大众文艺评论引导文化消费的社会形态,但当前仍面临如下困境。 一是网络文艺评论的缺位。在目前中国,网络文艺空前繁荣。中国的网络文艺产业虽然取得了数量级的快速增长,但在当前,我国网络文艺创作市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仍然异常突出,文艺创作市场中“文化”不如“商业化”的现象仍然存在,网络文艺批评在本该发挥推动文艺创新的引导作用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缺位。 正如电影评论家巴赞在谈及电影评论对于电影产业发展的意义时所指出的,如果说评论是电影的良知,那么电影正是借助评论而对自身有了自觉意识。影视评论不仅为影视的良知,还是社会的良知。对于网络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健康的文艺评论,网络文艺世界就可能永远在低水平状态徘徊。 二是网络文艺评论的异化。近年来,随着消费主义的流行和商业逻辑的强化,中国文艺评论市场出现了许多以功利目的刻意为之的评论,评论商业化、水军泛滥,观众在纷纭芜杂的文艺评论和评论文艺现象中时常容易感到困惑。在文艺批评过程中,网络文艺评论审美标准缺失,甚至丧失批评本性,无法为大众提供真实可靠的判断,难以转换为建设性推动文艺创新的力量。 三是网络文艺评论队伍的薄弱。网络文艺评论队伍主要由学院派批评家、传统报刊媒体从业者、新媒体评论者三类群体组成。其中,前两类群体的关注领域还主要集中在传统影视剧上,对网络文艺关注度不够。围绕热点网络文艺作品,由于网络时评具有短平快、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其在评点的成果凝结及价值体现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这也直接造成了网络文艺评论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显然,网络文艺评论面临这样的困境:网络文艺评论更多地成为转型期社会思潮和各种社会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也使得网络文艺评论容易被一些商业推手作为舆论引导、营销的工具,公信力丧失,进而引导网络文艺走向价值缺失,产生理论解释失灵,功能失调,难以发挥其真正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