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实进取的创新性 创新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同样与文艺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唯有创新,才能精品纷呈,才能挺立于世界文艺发展前沿,永葆文艺的生机和活力”。并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文艺创新、提高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这些重要论述,从构建国家文化形象和促进人类精神发展的层面来认识和推进文艺创新,充分反映出习近平总书记与时俱进的文艺发展观。 创新性体现在对文艺规律的深刻把握上。“时运交移,质文代变”,这是文艺发展的规律。一部文艺史,就是文艺不断发展创新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分析指出:“当前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如何才能提高文艺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遵循文艺规律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创新方式上,强调必须从整体上来把握,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在创新途径上,强调必须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提出“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鼓励文艺工作者进行大胆探索和创造,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创新中竞相展现,艺术灵感在创新中竞相迸发”。在创新方法上,强调文艺家必须要有独辟蹊径、开风气之先的勇气,指出要“敢于冲破旧模式的藩篱,大胆突破常规,发挥艺术个性,别具一格地抒情言志,别出心裁地编排故事,别开生面地写景状物,别具匠心地塑造人物,全面提升和增强文艺的原创能力”。在创新目的上,从要为世界文艺发展作出贡献的高度对中国文艺创新提出要求,提出要“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旋律,为世界贡献特殊的声响和色彩、展现特殊的诗情和意境”。更为突出的是,在阐述文艺创新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将文艺创新与美学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运用了诸多美学领域的范畴和概念,包括“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质兼美” “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美的创造”“美学精神”等,不仅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表述上增加了美学意蕴,也充分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规律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运用。 创新性体现在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把握上。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更是把人才问题提升到事关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来认识,明确提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在强调“文艺创新关键在人才”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立足文艺群体结构的新变化,以宽阔的视野和胸怀,对人才的发掘培养进行深入思考。提出“古今中外很多文艺名家都是从社会和人民中产生的”,要求“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特别嘱托作协和文联“要加强联络,延伸工作手臂,加强对新文艺组织、新文艺群体的团结引导,把千千万万文艺从业者、爱好者凝聚起来,不断增强组织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尊重文艺规律,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客观看待文艺人才,展现出更为开阔的胸襟、更为高远的眼界、更为创新的思路,为文艺创新吸纳人才提供了新的遵循。 创新性体现在文艺与科技融合规律的深刻把握上。文艺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与内涵的创新上,还要有生产与传播方式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文艺创作“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客观评价“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强调“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论断不仅厘清了人们的思想误区和认识偏见,也为网络文艺阔步前进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当前,传统的文艺生态和表现形式在新技术力量的引领下被革新、拓展,为今天的文艺超越传统、形成新的格局提供了无限可能性。认真领会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创新性,广大文艺工作者就要充分把握这种新态势,有效利用当代科技新成果,打破传统范式、丰富文艺样态,改变表现手段,助推文艺创作生产方式转变,提升文学创新空间,让互联网和新媒体成为文学创新的新舞台。 文艺创新是时代提出的根本要求,也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然途径。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体现出的以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创新的思维认识问题、以创新的勇气解决问题,对于引领文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先导性,必将引领社会主义文艺走上创新发展的新道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