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三十年,文学如何先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羊城晚报 傅小平 参加讨论

    一两百年后只有鲁迅值得讲?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谈经典化是一个很危险的话题,对当代文学来说尤其如此。经典意味着要经历严格的时间筛选和不同世代读者的阅读检验。这一时间过程非常漫长,王晓明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再过一百年两百年,可能现代文学史就只剩下鲁迅值得讲一讲了。所以现在无论是谈先锋文学的经典化还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经典化都为时尚早。
    张清华:先锋文学的经典化是一个自然的进程,不存在“过早”的问题,任何经典都是相对的,相比于托尔斯泰和鲁迅,可能马尔克斯与福克纳都经典化得“太早了”?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其实站不住脚。因为与莎士比亚和曹雪芹比,可能托尔斯泰和鲁迅也有点早了。这种比较是没意思的。你当然也可以“颠覆”——某种意义上经典就是供后人阅读、批评和颠覆的,但颠覆可能会反过来更加强和加速其经典化。我之所以看重先锋文学,一方面是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们时代文学的精神难度、思想高度,也代表了在艺术探险上曾经达到远足之地——如果认真细读过、并且真正读懂了先锋文学,便一定不会对其有过于轻薄之论。单纯从“难度系数”上也说不过去,很简单,一个体操运动员一生所做过的最难的动作,便是他所达到的专业高度的标志;先锋文学在最低限度上说,也称得上是我们中国当代文学所达到的最高难度系数的标记,从这个意义上,它是无可回避、不可绕过的。
    李浩(作家):对于所谓经典,我部分地认可卡尔维诺的标准:“一部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部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我更看中文学的内存品质,我更看中,它永远不被穷尽的丰富和复杂。对于所有“被经典化”的作品,我都会以这样的标准重新衡量。经典化,必须首先从文学质地和问题的重要性上来衡量,有时得抵抗其它因素的介入,之所以不得不将证实或者证伪的权力交给时间其理由之一恰因如此。我也愿意横向:将一百年的作品,放在“世界文学”的大盘里比较和衡量。
    有谁的写作是始终不变的?
    孙甘露(作家):先锋作家写作转向,指向中国作家在写作时是更多继承传统文化遗产,还是更多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选择问题。试图接续中国文类传统的现当代作家如沈从文、孙犁、汪曾祺、林斤澜、阿城、何立伟等,文气思想,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融当下生活于传统意蕴之中,令读者更怀念他们的辞章之美。而那些深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现当代作家,态度、立场、观念,着力于文本和现实的差异和歧见,以及拼音文字构词法的挪用,伴随着套用的外来语法,令词义和表达在唤起陌生化经验的同时,也像是句法和词义的错置,他们本着对现实对应物的深入的质疑,仿佛是一种语言的逃逸。
    李浩:以我个人固执的偏见,我部分地认为,部分先锋作家的转向是种媚俗,他们被“强大”说服了,当然也可能是,他们的内趋力不够,被早早耗尽了。如果我不惮多出些恶意,他们之中,是否有些人,本质上就是追求光环,希望自己适度保持于风口浪尖,随着波峰之高低而做出的个人调整?当然,转向的某些合理性我也认可,譬如他们尝试变化,尝试对现实的切肤发言……在经历最初的草创期之后进行调整修正是我认可的,也是必须,这也是先锋性、创造性的内在诉求。必须要有不断的变化,任何因循、复制都是要警惕的,但这个调整,必须是艺术的要求,是冒险的要求。
    张清华:先锋写作转向,一方面这是客观现象,另一方面又接近于一个伪问题——有谁的写作是始终不变的呢?同时又有哪一个作家会变成另外一个作家呢?任何写作者都在变与不变之中,不可能不变,也不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余华写出了最为繁难的作品之后,又写出了最为简约和看起来“容易”的作品,他完成了自己的自我证明:即,我是那个写出了《世事如烟》和《现实一种》的人,但我又写出了《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这才有意义。如果没有早期的“极难”来证明,后面的“容易”就显得可疑和缺少意义,反之亦然。先锋试验之后文学终于结出了正果。这要联系起来,历史地看,才会有正确的看法。
    杨庆祥:第一,先锋作家的转向是现实语境改变的自然结果,不要说先锋作家,中国绝大部分作家都没有处理好文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第二,韩寒和郭敬明根本就不能算先锋写作,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媚俗的写作之一,恰好是先锋文学需要反对的。先锋文学实际上只是一个圈子文学。但这并非是先锋文学的缺失,因为先锋的含义本来就意味着远离大众。在这个意义上,我倒是觉得先锋作家后来一窝蜂“转向”,表明了他们美学上的不彻底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