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以上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30年发展所做的论述与判断,或许不尽科学,但总结过去,认识过去,目的在于更好地展望未来。我认为,过去30年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成绩虽然斐然,然而,视野并不够开放,仍然有些缩手缩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上,甚至今天也还有人愿意主观地将马克思主义划出固定的范围,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将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为“非马”,搞圈子,搞斗争,这是不利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在笔者看来,马克思主义文论未来10年、30年的发展,如果不走一条真正开放的道路,是不会有出息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真正发展需要在开放中进行,作为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发展必须拥有一种开放的姿态,从各种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从各种僵化的思想窠臼中走出来,走向现实,走向问题,走向新世界。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必须像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所说的,要“研究现状”、要“研究历史”、要“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这里的“现状”就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着的中国的现实与世界的现实、中国的问题与世界的问题;这里的“历史”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的历史、实践斗争的历史,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接受历史,以及中国文艺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追求史、探讨史;这里的“国际的革命经验”则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及其之后西方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掘、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成果与革命经验。与中国学者理论探讨的空疏与局限相比,西方学者的片面的真理、切近问题的现实品性,是很值得中国学人学习与思考的。当然对于任何理论的把握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学习过去有助于我们扩大视野,有了广大的视野,也才能对当下的问题做出明确而清晰的判断,把准时代的脉搏,有的放矢,不隔靴搔痒,这样的理论才会是有意义的。 时代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具有更大的生命力、阐释力,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样也才能适应社会和审美的快速发展,才能有助于指导和阐释各种文艺实践活动,在社会主义文艺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在今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中,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地位,又要积极地吸收其他文艺理论的有利资源,并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这些思想资源之间的关系,切实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健康发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后现代的语境中,我们要拓展眼界,从现实出发,展开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全方位研究。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上,我们应该有两种态度:一是现实的态度,一是对话的态度。没有现实视角,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会走上绝路,陷入实际的失语境遇;没有对话,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同样会走向绝路,陷入狭隘的主观的困境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必须跟上时代,研究新的问题;既要加强与国外学者的对话,国内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对话也要加强,这对走向开放的、有建设性的、充满活力的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简介:丁国旗(1968— ),河南荥阳人,文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秘书长、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外文论》执行主编、《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执行主编等。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文学基础理论研究。著有《马尔库塞美学思想研究》、《论艺术——承诺与守望》、《新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发展史》等,编有《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的转型》、《全球化与复数的“世界文学”》、《新中国文论研究60年》、《创新与对话——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社会》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