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小人当道,贤才饱受压抑,屈原满腔的政治抱负无以施展,于是哀叹生不逢时。《离骚》说:“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涉江》乱辞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阴阳易位,时不当兮。”贤愚颠倒,黑白不分,屈原怀才不遇,感慨尤深,令人扼腕。现实如此残酷,让人绝望,屈原只能从前代贤人那里寻求精神支柱,并效仿他们以死殉志。《离骚》说:“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行色匆匆,只争朝夕。但面对残酷的现实,诗人心力交瘁,有时又会突发奇想,让时间延缓或停留,重新梳理装扮自己,以便开始新的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时间的张力。《离骚》说:“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趁着偏离正道未远,赶紧返回原路,在芬芳的山丘上驻足停留,重新装扮自己,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诗人希望在时间的长河中反顾、回望,不断地进行自省与自我拯救。《大司命》说:“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可为?”诗人老之将至,不但未能亲近君王,反而愈加疏远,于是乘龙腾空,手持桂枝伫立,久候无果,君臣不遇,内心充满忧伤,只好用天命聊以自慰。两次“延伫”,表现出对时间的追问与沉思。诗人与时俱进,当前路式微时,又无奈之极,穷途知返,希望时间放缓脚步,给自己一个喘息机会,以便调整好状态,继续前进。这些又体现出屈原对时间的辩证认识。 当未能如愿时,诗人驻足等待,或徜徉徘徊,留一丝希望给未来。如《九歌》之《湘君》和《湘夫人》的结尾异曲同工。《湘君》说:“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洪兴祖《楚辞补注》解释说:“言天时不再至,人年不再盛。己年既老矣,不遇于时,聊且逍遥而游,容与而戏,以待天命之至也。”《湘夫人》说:“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两首诗均因意中人久候不至,陷入失望,以“玦”表示决绝,把外衣或衣袖留在江边,希望对方能感知自己的“一片冰心”。“容与”一词在屈辞中使用频率较高,这里两用“容与”,指失意之人行走缓慢。《涉江》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哀郢》曰:“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仔细揣摩“容与”这个表示动态的词,实也包含着诗人内心的纠结与矛盾。 屈原作品中的时间书写,是表现诗人拳拳爱国之情及其内心深处深重的忧患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作者:李世萍,系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