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走进散文,开拓我们的精神世界(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艺报 祝勇 李林荣 参加讨论

    从重形式到重内容
    李林荣:你刚才提到你早期的散文写作锤炼了文笔,写得更唯美一些,和我读你作品的观感一致,1990年代末“新散文”起来的时候,有一个时期给人们的感觉新散文是形式主义的。你那个时候的写作形式主义的色彩很重,“美文”的那些要素和一些细节上的技巧都用得特别足,比现在写故宫的这几个系列都要足。
    祝 勇:那时候比较讲究文字的新鲜感,形式上很在意,这也可能是年轻时候的一个通病,就是不愿意循规蹈矩。比如我有一个散文是写一个乡土建筑,好像是叫《家族密码》,写浙江一个建筑,叫“三透九门堂”,在浙江南部山区,像迷宫一样,特别漂亮,但是也确实缺乏保护。我写它就构筑了好多门,好像由很多秘密的小径来进入各个段落,各段落之间设了一道道的门。这就有点受卡尔维诺的影响,在形式上比较注意。
    2003年发表的《旧宫殿》已经涉及到后面的故宫写作了,我就把散文的非虚构和小说虚构,还有一部分论说的东西糅在一起,进行了一个跨文体的写作。我想让不同的文体之间形成一种互文的效果,就是1+1>2的效果。这种跨文体写作我只进行过这一次。那时候也是年轻,我愿意进行这些形式实验。这也是那时候“新散文”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思路。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这个不管它。反正那个时候就有形式主义的东西在。
    但是现在的写作,我就不那么在意形式了,我觉得内容就是形式,关键在你的内容里面有没有新的发现和更深的表达,这个更重要,写起来随心所欲比较好。
    李林荣:张承志1984年就进了西海固,1991年写过一篇散文《离别西海固》,追述了这段经历。题目叫离别西海固,文中实际意思是要离别文坛、走向西海固,但这个真正离别是在1990年以后。1984年他已经觉得将来要跟西北这个穷山沟有很深的联系,但还需要再确认。
    他这些年也写南欧、南美、东南亚和中东。现在来说,伊斯兰世界是他真正的写作疆域,不分国界。张承志和贾平凹、莫言、阎连科、刘震云这些人不一样,他有点跟你相似,生在城市、长在城市,一开始是没有故乡的,在成长经历当中,和哪些地方邂逅,印象比较深,哪儿就是故乡。他一开始认的故乡是内蒙古,东乌珠穆沁草原。等到人近中年,各方面的感受和体验积淀得有一定深度了,不像年轻的时候,逮着什么就认什么,这时候他深度碰撞西海固。西海固一出来,其他地方虽然并没有被替代,但其他地方色彩就变了。现在他偶尔还会再写内蒙题材,再写的时候就已经染上西海固的色彩。这等于是在中年以后,才发掘确立自己的精神故乡的。这跟你对故宫的发现,或者是在故宫当中发现自我,有点类似。
    祝 勇:其实我这个写作路径跟张承志还真是有点像。我跟张承志聊过,他年轻的时候也是四处行走。他那个时候条件比我们现在要好,他80年代初成名,《黑骏马》《北方的河》都是一出手就成名篇。
    李林荣:这些年读你写故宫的这些作品,总让我想到一个问题。作家在一定时候要寻找一个比较重要的、能够持久地去开掘、去衍生作品的资源依托。有的作家一辈子的写作就依托他自己。这些人在文学世界里属于自我意识特别强大的一种人,他们不会随着外物和环境的变化轻易变化,也不着意去选择什么对象来支撑自己,像鲁迅、卡夫卡、博尔赫斯。但还有更多的作家是靠主动地或者是被动地选择这个环境,然后依托一个很重要的对象来进行写作。
    祝 勇:就是不能就物论物。而且我为什么用散文的方式写作呢,就是散文是最能表达生命感的、最直接的方式。小说还要借助一些人物,包括虚构一些情节什么的;散文是最直接地表达生命感的,直接诉诸文字的。今天我们眼中的这些文物,它原先都是跟人的生命直接联系的。它本身也是一个生命感的表达,比如刚才我讲李白的《上阳台帖》,还有《韩熙载夜宴图》,它们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感的表达,这非得要用一种有温度的文字才能去体验和表现,才能去跟古人对话。
    当然把它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得研究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时间久了,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都模糊了。但这只是一个方面,不是全部。研究历史学,我们可以把它当成科学的一部分,社会科学也是科学。这些书画也好,文物也好,它不是直接诉诸理性的,它们更多是诉诸情感的,所以情感的东西,特别需要文学来表达。不是说文学表达就是戏说,不靠谱。其实有时候文学反而更加接近生命的本质。文学往往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