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艺创作:“去粗鄙化”当是第一要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陈彦 参加讨论

    精致之作需要虔敬、恒常、执着的创作态度
    100多年前,法国一个叫薛瓦勒的乡村邮差,有天不经意被一个石头绊倒,他随手捡起这块石头,发现很美丽,就拿回家了。随后,在送信途中,他不断地捡拾 各种好看的石头,久而久之,这些石头又让他产生了一个宏伟的构想:能不能建造一座美丽的石头宫殿。有了理想,又有了在旁人看来很是冒傻气的执着行动,30 年后,他竟然把这件事干成了。又过了100多年,这座石头城堡已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景点“邮差薛瓦勒之理想宫”。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艺术创造的深 刻道理:一切灵感来自生活,而一切灵感最终的艺术实现,又靠的是心灵的虔敬、行动的恒常与生命的执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 讲到文艺作品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在浮躁心态下的创作尴尬与困境。这虽是一个综合考量命题,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机制、积累与创造、 创新能力等问题,但在创作过程中过度“催生”,使许多作品半生不熟,皮焦里生,仓皇粗糙登场,当是重要原因。我们不能让一些本可能攀登“高峰”的作品,在 “高原”阶段甚或更低级的段位,就一巴掌推出,胡乱表演一番,忽悠些惨淡的掌声,然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这里面有文化管理者的政绩观问题,更有作家艺术 家自身的修为与定力问题。如果仅为稿费、劳务费,仅为捞一把、火一把,就另当别论;如果心中确实有话想说,想对世道人心发言,想探寻真善美的真谛,想探索 美的至高境地,想为时代留下点什么,那就需要向艺术的精细、精致掘进。
    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的粗糙、粗俗、粗鄙化,必然影响到一个时代的 整体精神面貌。“粗”一旦成为一种症候,粗不知礼,俗不知羞,鄙不知耻,再离“道”而去,丑不服美,恶不服善,斜不服正,“粗”之耻莫大焉。成为习惯的 “粗”将影响到群体人格的形塑,少数国人出门旅游的不文明行为常遭人诟病,无疑与此有关。因此,去粗糙、去粗俗、去粗鄙,应当成为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慢些,再慢些,蒸熟煮透后再揭锅,方有可能见精品,直至见“高峰”。
    (作者为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