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百年新诗:穿越于传统与外来之间(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清华 参加讨论

    现代主义给新诗带来的动力远大于浪漫主义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问题。照理说,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都是来自西方的东西,但是人们往往会有种错觉,浪漫主义有本土性,现代主义则是地道的舶来品。殊不知,现代主义给中国新诗带来的动力要远大于前者。回顾新诗的发展道路,大概有两个外来源流:一个是留学英美的诗人,如胡适、闻一多、戴望舒等,他们所传承的基本上是英美的浪漫主义传统,所以后来以闻一多、徐志摩等为核心形成了“新月派”,注重形式感、音乐性、建筑美等新诗的影响。而留学法德的一支,如李金发、戴望舒、艾青等,则逐渐形成了“象征派”到“现代派”的传统。再到上世纪40年代的冯至,是他们将新诗推到了蕴藉、象征、内在且现代的境地,也与中国古典传统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给新诗带来了更多动力。若说“资产阶级传统”的问题,浪漫主义有可能与资产阶级有关,但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恰恰不能说是资产阶级的,因为有很多是底层的、边缘的和无产阶级的。
    上世纪80年代曾猛批现代主义,而正是现代主义给中国当代诗歌带来了复兴。当代诗歌之所以能够熔古铸今,催生出了一大批重要的诗人,像食指、顾城、舒婷、杨炼、多多、欧阳江河、翟永明、西川、海子等,都是因为现代主义运动的结果,是不时中断又不断重新涌动的现代主义诗潮在当代中国结出的硕果。而且就中国固有的诗歌传统而言,更接近于象征主义。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发生的现代主义诗歌运动,恰恰有许多复兴传统的典范例证。像纪弦、余光中、羊令野、郑愁予等,都写出了非常富有传统神韵的经典作品,如郑愁予的《错误》就是用了象征主义的含蓄与隐晦,复活了一个古老的“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戏剧化场景,将古人的思妇主题,与现代的故园之思、文化乡愁融为了一体。显然,在新诗的百年华诞之际,我们有理由要以开放的胸襟,以更加深远的眼光,更加客观的尺度,来进行估量。如此才能使之走出更宽广的道路,收获与我们的时代和传统相匹配的成就与成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