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从士人心态看金后期诗风之变(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苗民 参加讨论

    “士人不读书”与“以士为吏”
    “金朝取士止以词赋为重,故士人往往不暇读书为他文。尝闻先进故老见子弟辈读苏、黄诗,辄怒斥,故学者止工于律、赋,问之他文则懵然不知。”(《归潜志》)从这里可以看出金代文人读书风气之败坏,特别是在南渡之前,已经到了很荒唐的地步!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功利性的风气呢?这与当时汉族文人的社会处境有着直接关系。女真贵族都有世袭的职位如猛安、谋克等,而汉族士人欲入仕途,唯一途径就是科举,科举自然就成了关乎士人身家性命的关键,这对金代士人风气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进一步看,即便汉族士子能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也往往处于朝廷的边缘化境地,进入不了女真统治集团的核心。史料记载:“金朝近习之权甚重,置近侍局于宫中,职虽五品,其要密与宰相等。如旧日中书,故多以贵戚、世家、恩幸者居其职,士大夫不预焉。南渡后,人主尤委任,大抵视宰执台部官皆若外人,而所谓腹心则此局也。”(《归潜志》)
    更有甚者,如赵秉文这样的名臣,都有过因为“误粮草事”而被当时权臣术虎高琪当众杖责四十的屈辱经历,而赵秉文除了“大愤焉”,亦是无可奈何。这样轻视文人的行径在汉族统治格局中是罕见的,而贯穿金代始终,这种情况都一直存在。史籍中关于李纯甫等人的记载亦往往都有“不得志”云云的论述,每个人“不得志”的具体原因或有不同,但其根源大抵在此。
    这种轻视文人士大夫的态度更典型地体现在“金代以士为吏”的习气中,这在封建时代是对进士人格的极大羞辱。金大定年间,太师张浩杂用进士为省吏,其出发点本来是好的,希望有品节的进士能够纠正过往胥吏中贪污腐化的不良风气。但问题在于,既然以进士为胥吏,就应该以对待进士的态度对待胥吏,而不应该以对待胥吏的态度对待进士。
    如此一来,胥吏中的不良风气能否改正尚未可知,“以胥吏待天下士”却必然使得士人的品节受到折损,如《归潜志》中所云:“南渡后,宣宗奖用胥吏,抑士大夫,凡有敢为、敢言者,多被斥逐。故一时在位者多委靡,惟求免罪,罟苟容。迨天兴之变,士大夫无一人死节者,岂非有以致之欤?”到了天兴之变时,“士大夫无一人死节者”,这种结局应当正是士人品节长期受到折损的必然后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