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楚辞》英译的中国元素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严晓江 参加讨论

    在文化传播与交流过程中,诗学起着中介作用。志、情、形、境、神是中国传统诗论的五大重要支柱,其内涵渗透在《楚辞》中。翻译诗学是诗学中的翻译理论或翻译观。今年3月出版的《〈楚辞〉英译的中国传统翻译诗学观研究》一书,以文化的视野、历史的角度、跨学科的方法,揭示出《楚辞》英译的翻译诗学与以上五个范畴具有通约性,突出了翻译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视角。
    归化翻译淡化原典思想深度
    该书选取2000年以后国内出版的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之《楚辞》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诗学范畴的志、情、形、境、神为主线,将翻译学与楚辞学整合探索,挖掘《楚辞》英译的翻译诗学与中国传统诗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尝试构建一个以诗学为纲的《楚辞》英译理论,重点体现古今、中西、体用的相互交织,突出本土化、传统化、多元化的关联互鉴。
    屈原发愤抒情的诗学观,开创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人的求索精神、忧患意识、高洁品行、浪漫情怀,反映了古代中国正直文人的群体情志。翻译家与屈原灵魂相照、心志融通,在异化思想指导下,遵循尽量保留、适当放弃、积极补偿的原则,直译、意译、音译、释译、增译、删译交织互补,译文渗透着质与文、象与境、形与神、隐与秀等中国传统文论的内核。
    《楚辞》英译首先要反映中华文化的价值观。西方汉学家对《楚辞》英译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由于史料不足、文字晦涩、理解偏差等主客观原因导致某些误读,以归化(把源语本土化,以目标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采取目标语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内容)为主的翻译,不同程度地淡化了中华原典的文化色彩和思想深度。中国译者注重文化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阐释,在反映《楚辞》的价值观念、深邃哲理、美学倾向、文化特色等方面更具优势。虽然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等的译文还存在一些局限,但翻译家们遵循求真原则,竭力展现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倡导正义力量的价值,使楚骚文化和屈原精神远涉重洋、传承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