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格非:像《奥德赛》那样重返故乡(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陈龙 参加讨论

    谈思想
    文学具有一种超越性的力量
    问:小说第一章父亲教导孩子为人处事、察言观色和算命方法的情节,蕴含着一种乡村的哲学观念。“天命靡常”“预卜未来”中的内容,是不是借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判词的写法?
    格非:严格来说,《望春风》中“天命靡常”的“天命”,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天命,并不是一回事。《礼记》中有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样的说法,对文人士大夫的人格塑造,历来影响很大。《望春风》中的天命,特指预先就被决定的命运,确实带有一点宿命论的色彩。考虑到人物的父亲是一个算命先生,他有这样的观念并不奇怪。事实上,这样一种观念在中国的乡村生活中确实也很普遍。《红楼梦》中的判词,实际上脱胎于《金瓶梅》,从小说的修辞技法来说,是一种“提前叙事”或“预叙”。我在《望春风》中这样设置情节,不光是为了凸显世事无常,同时也要传达父亲在诀别之际对儿子日后命运的担忧,与《红楼梦》并不完全相同。
    对于现在的乡村,我认为,原先绵延了几千年的乡村伦理正在衰微。但人们还未充分意识到乡村中代代承袭的是非观、道德伦理观以及人文风俗的重要性。
    问:《望春风》这个书名让我想起陶渊明“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以及“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所蕴含的生机气象。小说有一种回环结构,最后赵伯渝和“婶子”春琴在蛮荒之地上结为夫妻,种地写作,像两个原始人类一样的寓言形式,埋下乡村复活重生的希望,为什么采取这种寓言性结局?
    格非:我很喜欢你所说的“原始人类”这个说法。我们在读T·S艾略特《荒原》的时候,往往注意到那被遗弃土地的荒芜,而忽略掉作品真正的主题。在我看来,这一主题恰恰是期望大地复苏。当有人能问卡夫卡,人类还有没有希望时,卡夫卡的回答是十分肯定的:当然有希望,只不过这种希望不一定是我们的。同样,鲁迅先生总体上也许是一个悲观的人,但他在寂寞和忧愤之中,也通过《好的故事》暗示了同样的希望。这篇文章多年来一直是我心中的珍爱。我们总是把文学称为一种超越性的力量,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