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的笔要尊重历史 叶辛(著名作家) 我第一时间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很受鼓舞与激励。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历史给了文学家、艺术家无穷的滋养和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文学家、艺术家不能用无端的想象去描写历史,更不能使历史虚无化。文学家、艺术家不可能完全还原历史的真实,但有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历史,告诉人们历史中最有价值的东西。戏弄历史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对自己创作的不尊重,最终必将被历史戏弄。只有树立正确历史观,尊重历史、按照艺术规律呈现的艺术化的历史,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才能立之当世、传之后人。” 我1969年到贵州农村插队时发现,贵州不仅仅有红色文化,还有后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海龙屯土司文化。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中,我们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历史也是一位智者,同历史对话,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我站在现实的角度理解贵州乡土文化,但又让历史的文脉穿插其中,努力使得笔下作品成为历史专家、读者认可的现实小说。 无论是我的第一部原创长篇历史小说《圆圆魂》,还是刚发表的作品《古今海龙囤》,都聚焦了有名的历史遗迹与历史人物。这两个题材在我心头酝酿了十几年,才动笔。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多的历史史料,做好案头功课,才能更好把握题材。创作期间,我搜罗了手头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多次赴实地考察,去当地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文献,力求作品做到对历史的尊重。作家要结合史料进行艺术再现,必须有史识、史才、史德。 有了历史感和对现实的深入,作品才能写到人民心坎上。我有着10年的乡间生活经历,我知道农民怎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知道他们想什么、追求什么、向往什么、苦恼什么。我也知道我们这一代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作家对时代要有自己的认识,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了解人民生活的时代,知道他们怎么过日子。作家还需要有一双慧眼,从生活中捕捉到情怀和精神,把感受到的东西变成作品,用作品中的形象去说服人、感染人。走马观花是写不出东西的,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灵有所感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