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用心捧出好作品回报这个斑斓时代(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newdu 参加讨论

    扎根于中国大地上书写
    曹文轩(著名作家)
    摘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后,经常有人问我,当代作家应该写什么、怎么写,我的回答通常是:我写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正所谓‘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我特别有感触、有共鸣。
    中国文学要走向世界,中国作家必须坚定地立足于自己的这块土地上。没有文化自信,作家不可能写出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作品。当下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尤其应有足够的自信心。中国提供了丰富而优质的写作资源,这个资源大概是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都不具备的。无论是源远流长的历史,还是日新月异的当下,都留给中国作家太多精彩绝伦的故事。我和作家同行们都要珍惜这巨大的、无边无际的矿藏。
    记得有外国书评人在谈及我的小说《青铜葵花》时说,这是英国人需要读一读的英国所不知道的故事。也就是说,中国作家在讲中国故事时,必须站在全人类的高度去思考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一个中国故事,一个全人类的共同主题,两者结合就注定了中国文学作品会在全球产生影响力。尤其是儿童文学,它的使命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为未来打精神的底子。我们不妨站在更高的精神视野来看待儿童文学,无论国内外,新世纪文学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精神高度。
    祖国大地上的故事讲不完她的现实与历史是无尽宝藏
    张炜(著名作家)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我鼓励巨大,他谈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是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在我看来,从现实到艺术,就像酿酒,有一种美妙的化学反应。粮食压得再紧再密,也不是酒,因为没产生化学效应。所以,只要是没有经过心灵酿造的文字,都很难打动人,算不上真正的文学。毕竟,对于文学阅读来说,那些要享受美酒的人,给他再多粮食也很难满足审美。
    任何酿造都要依赖“现实”的粮食,凭空想象或捏造,不太可能磨出醇厚佳酿。比如,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是我长期写作和生活的地方,她给予我心灵上的永久支持,推动和鼓励。我曾经花了20余年的时间,实勘了半岛的百余座城镇村庄,跋涉在海边、大山与河流之间,完成了450万字“大河小说”《你在高原》。多年的书写与行走,几乎使我倾尽心力。
    接下来的5年,我需要重新出发。因为,中国大地上的故事讲不完,她的现实与历史有无尽蕴藏的宝藏等待作家去挖掘,细心耐心地展开时间的皱褶,深入光阴的沉积,就会焕发出心底的激情和感动。在这片时而灼烫时而冷肃的土地上,诗人尽可以沉湎和歌唱,用吟哦给梦想镶一道金边。我用《半岛哈里哈气》讲述孩子们的喜乐忧伤,仿佛又回到儿时半岛,与稚童一起歌唱。之后的《少年与海》《寻找鱼王》和《兔子作家》,还有今年新出版的长篇小说《独药师》,都是我行走大地后的真切感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