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精神与体现文化传承,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文艺问题时两个不可分割的向度。借鉴传统要立足当代,服务于当代。一方面,当代中国精神要建立在吸纳融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另一方面,文艺创作对包括中国古典文艺传统、中华美学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在内的传统资源的吸纳,也主要表现为在当代语境中激活这些传统资源,赋予这些传统资源以鲜活的时代内涵,对传统资源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只有这样,才能够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通过文艺创作“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书写时代精神与体现文化传承,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文艺问题时两个不可分割的向度。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在2016年11月召开的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又十分辨证地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艺创新问题联系起来,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文艺创新的重要资源,要求文艺工作者“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优秀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 在创造新文艺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本民族过去已经形成的文化传统与艺术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关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关系的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这一理论问题做出的新思考。对此,我们只有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文艺在当代新的历史使命,才能够有更加深入的领会。 一、习近平关于传统文化与文艺创新关系的论述,首先体现出的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固有立场的继承。 对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而言,在创立无产阶级新文艺的过程中,如何对待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现实语境,无产阶级政党也会对传统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的左翼文艺运动,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文艺运动一方面受到五四文艺精神的直接影响,包含了五四文艺科学、民主、启蒙的主旨;另一方面也试图以“革命文学”的口号为引导,超越五四文艺传统。在此一时期,文艺的阶级性、 大众化及其宣传功能,是左翼文艺家们关注的重点。无产阶级文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基本上还没有进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视野。到了193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左翼文艺阵线内部就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展开了一场十分热烈的讨论。在这一讨论过程中,强调利用与改造旧的民族形式,以超越过于西化的五四文艺的声音,最终占据了上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