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创作这个伟大时代的新文艺(文艺家畅谈习总书记在文代会作代会重要讲话)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海外版 newdu 参加讨论

    编者按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继两年前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之后,习总书记再度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引起文艺界强烈反响。近日,本报邀请几位与会的文艺家畅谈感想,抒怀建言,以飨读者。
    伟大时代需要文化创建
    剧作家 罗怀臻
    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意韵丰富,博大精深。这次在文代会、作代会开幕式的讲话又给大家带来一次惊喜——非常全面,具有当下感,可以说是文艺理论新的收获。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次讲话是革命文艺理论新的发展,同时又融入了以欧洲文艺复兴为标志的西方现代文艺理论思想,并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精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指导中国文艺的创作与发展。其中部分语言会像警句、箴言一样,在全民中流传。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不免联想起7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那次讲话也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那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一个年轻的革命党的领袖,捕捉到了时代的先进理念,提出了文艺创作的思想方针,具有时代的先进性,深得中国文艺人的心。70多年后,从这次讲话回望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可以感觉到一个政党从年轻走向成熟,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革命时期的文艺创作当然会带着某些思想宣传和舆论工具的色彩,而习总书记的两次讲话,尤其是文艺界“两会”的这次讲话,更加强调要让文艺回到文艺,让创作回到创作。
    再有3年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再过5年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我们可能习惯性地以为党和政府会部署这些节庆的主题创作,结果没有。这是不须用语言表述出来的政治自信、文化自信。也说明了革命党夺取政权、获得政权最终目的是为什么?是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去追求艺术、创造艺术、享受艺术,让他们去追寻心目中的真善美的文学艺术理想。
    所以,我们看到这次讲话通篇都在谈文艺创作的规律,高屋建瓴,意义非凡。在谈文艺创作时贯穿全部的核心是创新。两年前的文艺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次讲话,习总书记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特别独立地作为箴言和警句般提炼出来加以强调。
    什么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理解就是文化的转型,相当于诗经到汉赋,汉赋到唐诗,唐诗到宋词,宋词到明清小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反观现在,我们通常是身处宋代,每天高喊振兴唐诗,或者身处唐代,每天忧患为什么汉赋在当代衰落?其实,写宋词的人从来没说要背叛唐诗,也没有人指责他们背叛了唐诗。李清照一样写出好诗,但她的代表作在词。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标志性的文艺,如果我们现在还是用70年前、50年前哪怕30年前的作品来指导今天的创作,怎么可能出现高峰之作?文学艺术的高峰之作一定是转型之作,是各个局部的创新累积的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所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10个字很科学,是对当代文艺创作的一种理论贡献。
    这一两年还有一个特别偏狭的问题:一谈文艺创作的发展繁荣,就理解为主题创作,理解为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即时性配合。这其实也是一种浮躁和功利欲的表现。及时反映现实的创作永远是必须的,歌颂革命历史进程的主旋律必须花大力气去创作,但是如果仅仅热衷于赶节庆、搏题材、凑热闹,那也是远远不够的。比如上海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新中国成立40周年时也创作了大量节庆作品,但最后留到今天的还是10周年时的小提琴曲协奏曲《梁祝》、越剧《红楼梦》和40周年的京剧《曹操与杨修》等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
    今天我们身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就要有一种创建,以继承为背景的创建,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一种转化过程中完成创新的。同时我们的文艺要想让人民悦目、悦耳、悦心,提升境界、陶冶性情,就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表现,对普通情感的表现,对普遍人性的表现,而不是都在做宏大叙事或者用文艺形式简单地歌颂好人好事。珍惜历史发展的大好机遇,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时代转型,让文艺回到文艺,让创作回到创作,这是习总书记讲话中最宝贵的精髓,也需要我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用充沛昂扬的激情,持续推进文艺创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国家、民族的优秀作品。
    (郑 娜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