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医治学术“哑巴”病 创造中国文论新话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孙绍振 参加讨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引进的西方文论,冲击了我国文学理论机械唯物论和狭隘功利论的封闭性,僵化的文学理论获得新的生机,呈现出兴旺的局面,其业绩无疑将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留下重要的一页。对于这一点,业内人士可能并无太大的分歧。
    但是,像一切外来文化的引进必然带来副作用一样,此番引进,不能例外。由于引进的规模空前宏大,产生的问题也特别触目。最明显的是,处于弱势的本土话语几乎为西方强势话语淹没,中国文学理论基本上失去了主体性。季羡林先生指出:“我们东方国家,在文艺理论方面噤若寒蝉,在近现代没有一个人创立出什么比较有影响的文艺理论体系。”这就是说,中国文学理论民族独创性基本上丧失了。
    其实,二十多年前,曹顺庆先生就有了中国文学理论完全“失语”的反思:由于根本没有自己的文论话语,“一旦离开了西方文论话语,就几乎没办法说话,活生生一个学术‘哑巴’”。
    引进西方文论的本来目的,是以自身文化传统将之消化,以强健自身的文化机体,与西方文论平等对话,以求互补共创。胡适就提出“输入学理”的目的是为了“再造文明”。也就是说,要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曹顺庆先生认为,目前“关键的一步在于如何接上传统文化的血脉”。钱中文先生等人也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重大命题。
    一味“以西律中”不可取
    但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对于重建中国文论新话语的口头响应者尚属寥寥,实际践行者则更是不多。一味“以西律中”,对西方文论过度迷信,有越来越猖獗之势。这种迷信有时显得幼稚可笑。
    例如,对于俄国形式主义的盲目推崇。此论出于20世纪初,其核心范畴“陌生化”主要是指词语的陌生化,与情感无涉。其实“陌生化”作为一个学术范畴的内涵是贫困的、片面的,远不及早于半个多世纪的别林斯基的“熟悉的陌生人”来得全面而深邃,也根本经不起俄国文学经典诗作的检验。如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最精绝的结尾:“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词语都是通常意义上的,根本就没有陌生化的影子。
    至于拿中国诗歌经典来检验更是风马牛不相及:陶渊明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歌的艺术性在于以熟悉化的词语,表现了情感的独特性。至于和以史家春秋笔法、寓褒贬的叙述为传统的中国古典小说比照,就更不成话。如林黛玉临终对贾母说:“老太太,你白疼了我了!”贾母也说“我可是白疼了他了”。两个“白疼”是《红楼梦》悲剧艺术的高潮,根本与语词的陌生化无涉。同样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捐了门槛,鲁四奶奶还是不让她端福礼,说了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你放着罢,祥林嫂!”简单的几个字,让祥林嫂从肉体到精神彻底崩溃了。
    所谓的“陌生化”,不用什么理论自觉,只需要起码的常识就足够加以颠覆。如果一定要上升到理论,则苏轼的“反常合道”要全面、深邃得多。到了晚年,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看到“陌生化”被绝对化了,导致流派更迭过于频繁,产生了先锋派的各种文字游戏,乃多有反思。他反复申说:“艺术的静止性,它的独立自主性,是我,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的错误。”“我曾说过,艺术是超于情绪之外的,艺术中没有爱,艺术是纯形式,这是错误的。”尽管如此,令人大惑不解的是,仅仅根据某阅读器搜索,国内期刊以陌生化原则为前提的论文竟多至三千多篇,而且没有一篇是对陌生化作系统批判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