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生产的艺术观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从而对这些形式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这种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就是说,是从发展过程的完成的结果开始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3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从马恩的历史观点中拓展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民观点,是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实际地位和作用充分显现以后,才逐渐认识和倡导的。而习近平这次在重提美学观点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艺术观点,根据我个人的认识,应该是对新形势下艺术的原有精神性创作形态成为社会的艺术生产之后,文艺批评对文艺作品的评价不能仅仅只有美学的尺度和标准,而且必须有艺术生产的尺度和标准,于是在社会的艺术生产已经成为事实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后,在与美学观点相联系的维度上,单独提出艺术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原则之一,是时代的创新之举。 在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生活的时代,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存在艺术作品作为商品出售的现象,艺术作品在市场经济中不时出入,但是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艺术生产。对于当时艺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马克思有这样的分析:“密尔顿创作《失乐园》得到五镑,他是非生产劳动者。相反,为书商提供工厂式劳动的作家,则是生产劳动者。密尔顿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失乐园》,那是他的天性的能动表现。后来,他把作品卖了五镑。但是,在书商指示下编写书籍(例如政治经济学大纲)的莱比锡一位无产者作家却是生产劳动者,因为他的产品从一开始起就从属于资本,只是为了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2页)马克思显然认为,当时的艺术家从总体上是出于艺术的审美需要,“出于同春蚕吐丝一样的必要而创作”,即使作品交付出版商印行获得一定报酬,艺术依然不能纳入社会生产来分析和评价。马恩所处的时代,艺术还没有成为一种社会生产的事实。 事情在20世纪后期发生了根本变化。西方社会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步入又一轮高速发展轨道,使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观,同时又集聚了人口爆炸、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乱世怪象。国际性未来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1972年发表了《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个报告对在全球市场经济运行环境中世界人口增长、资本投资扩张及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增长和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等五大要素的趋势性发展状况,进行计算机模型模拟统计,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以及资源消耗按现在的增长趋势不变,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一时候达到极限。”(D。梅多思等著:《增长的极限》,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页)这个推断在西方社会产生了巨大冲击,经济和社会的危机意识突显,西方各国政要、经济界人士意识到当代全球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整,最后找到了一个既可实现继续发展而又并不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就是大力兴办和发展不直接利用地球不可再生资源的文化产业。于是,出于经济发展调整的需要,世界许多国家相继把文艺纳入社会生产的主要领域。而且,单纯进行物质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生产,在一定周期经常会出现生产过剩、需求萎缩、资本严重缩水的经济危机,而人们对文化艺术生产的精神需要从理论上说,是可以不断生成和扩展,文化艺术的消费有着经久不衰的市场潜力。从全球经济格局看,文化产业成为了从20世纪后期开始至今一直长盛不衰的支柱产业。 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社会的基础性转型是从传统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是文艺的改革与发展不可避免地面临全球化的艺术生产形势。新时期文艺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文艺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于是,当下的艺术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文化生产产品。而对艺术的评价,也从单一的社会效益评价标准,转换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评价标准。这样,马恩的美学观点就覆盖不到作为社会生产的艺术目前的外延和内涵的整体了,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说到的文艺批评准则的艺术观点就从美学观点中分化而出,成为具有独立品格的文艺批评原则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并没有取消美学观点,而是把艺术观点作为美学观点不能完全覆盖的一种文艺评论视角提出来,把艺术观点作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坚持正确艺术导向,保持艺术品格的一个重要文艺批评原则,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生产理论和文艺理论对现实新问题的一种概括和提升。 艺术不仅是精神意识的审美活动,而且正在和已经成为社会生产,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艺术生产体制中的艺术与非生产体制中的艺术在形态上有很多差别。非生产体制中艺术是一种审美精神活动,艺术家的创作及其产品艺术品是活动的中心。而在艺术生产体制中,在生产、营销、消费的生产链条中有比单纯审美活动更多的因素参与,资本操作、制作、传播设备和技术等非审美因素在某一环节甚至发生突出作用。艺术观点则是要把艺术生产环节合理运行的规范价值,作为文艺批评的一种尺度。马恩和毛泽东都没有论及这个问题,在提出文艺批评的原则、标准、方法时,他们都只是着眼于文艺的精神意识功能。面对新现实,回答新问题,提出新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轨迹。就在文艺创作刚刚开始面对市场之时,邓小平就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思想文化界要多出好的精神产品,要坚决抵制坏产品的生产、进口和流传。”(《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宗旨是以社会效益作为惟一准则,但是当文化部门在改革中企业化、市场化以后,就具有除社会效益以外的如经济效益等其他效益,此时依然要把社会效益作为第一效益、最高效益。我认为,艺术观点就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艺术产业生产艺术产品的角度,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评论艺术。艺术观点的提出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原则的重要创新。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生产中进行文艺批评的艺术观点主要是坚持社会主义艺术的正确方向,按照艺术自身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和发挥艺术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对此做了非常重要的论述。他指出,“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这里用以上观点论述当前我国文艺就是用艺术观点评论在文艺生产中的文艺的很好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提出“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的四个观点的文艺批评原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新思想。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本文只是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发展历程角度,作了一些个人的解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是四个观点中每一个观点本身的具体价值评价内涵因素的构成,以及四种观点辩证统一的联系与区分,使四种观点统一的文艺批评原则进一步在理论上深入理解与阐释,同时广泛地指导和运用于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实践,使文艺批评及时克服当下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对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作出切实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