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开拓的人民观点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集中概括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原则方法。《讲话》非常著名的文学批评理论是关于文艺批评标准的论述。毛泽东说:“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显然,毛泽东提出的文学批评的政治标准有从列宁开始的强调文艺的阶级性、党性的政治意涵,而这种政治意涵从理论思路来讲,总体上还是来自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历史观点,同时又在当时历史环境中把历史观点强化与简化为政治观点。这种强化与简化在当时有不能否定的意义和价值。现在看来,当然有不够确切和妥当之处。在新时期,我国文艺界在调整文艺的方针政策,不再提“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政治标准中包含着历史观点的内涵。现在重读毛泽东的《讲话》,我觉得贯穿在全文中毛泽东根据列宁“文学必须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所阐发的人民美学思想和人民文学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成就,而毛泽东的文学批评思想中独树一帜的正是文学批评的人民观点。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对于过去时代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须首先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而分别采取不同态度。”(《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这个论述是毛泽东对其政治标准在应用时着力的重点环节,实际上把历史观点分析为“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在历史上有无进步意义”两个着眼点,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的非常深刻的阐释和拓展。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上有进步意义的作品必然有一种正确地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马恩的历史观点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中进一步拓展为两个要点:一个是马恩一直关注的文艺思想价值的社会根源与历史意义,另一个就是在文艺作品中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地位。毛泽东明确地提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同上书,第45页)“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同上书,第52页)毛泽东的人民美学的主体是十分明确的,它始终都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它要让创造物质文化的劳动者,也成为精神文化的拥有者,把剥削阶级社会几千年中“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的颠倒了的历史再重新颠倒过来。由此,他要求艺术家创作出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求从人民群众实际的审美需求和满足这种审美需求的可能性、现实性出发进行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文艺实践,要求在评论文艺作品时检查它们对待人民的态度如何,等等。这一切,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实践中形成了在历史观点基础上延伸出独立的人民观点,并且强调历史观点与人民观点的结合。 在新时期,邓小平文艺思想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开拓的文艺批评的人民观点。他指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邓小平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这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人民观点的重要论述。他说,文艺工作 “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同上书,第6页)文艺批评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仅是专门的文艺评论家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意识,而且特别重要的是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批评的评价主体。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文艺创作,是出作品,但又不是单纯地为出作品而出作品,作品要有人来阅读、观看、欣赏,要为自己的服务对象服务。社会主义文艺的服务对象不是专门的文艺批评家,更不是主管文艺工作的领导,而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作品是否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不是领导和专家说了算,只有人民群众自己最清楚。所以,只有人民才是文艺批评的最高的评价主体。马克思说过,“人民历来就是作家‘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90页)历史反复证明,人民对作品的评价,就是社会和历史对作品的检验,是历史的裁决。凡是自以为是,拒绝和否定人民对文艺作品的鉴定、评价权利的,都违背了文艺批评的客观规律。人民不站在你那一边,历史也不会站在你那一边。对于文艺作品,人民的评价至关重要,人民在哪里,历史的评价就会在哪里。 江泽民同样把人民观点作为审视文艺事业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他说,文艺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脱离人民、脱离生活的艺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作品,不可能有感召力,也不可能有生命力”。(《江泽民在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这里把是否表达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对文艺发展的基本要求,作为文艺作品成败的尺度,特别要求“创作有利于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的优秀作品”,都是文艺批评中的人民观点的鲜明体现。 胡锦涛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满意作为最高标准,把服务群众作为基点和归宿,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不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23日)这里把“人民满意”作为文艺评价的最高标准,要求作家艺术家“立志做人民喜爱的作家艺术家”,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突出了文学批评中人民观点的重要意义。 应该说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都并没有明确地提出把“人民观点”作为文艺批评的原则,但是人民观点始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原则,几十年来始终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实践和理论中,成为一个核心价值准则,这是毫无疑义的。这样一个事实,这一次由习近平总书记把它明确地表述出来,在理论上是一种新的概括。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这是对人民观点的新的重要论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