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周刊:虽然《望春风》的人物是虚构的,但对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您预先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也使用了很多家乡的真实地名。除了为读者展现家乡,您是不是也想通过这部作品,留住自己的乡村记忆? 格非:我发现保存乡村生存记忆方面的作品非常少,我虽然很奇怪,但也一直没有下决心写这样的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我试图帮助这些人,解释他们自身。我相信他们是很难解释自己的一生的,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们解释他们失去的时光,这是我的使命。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无意去寻找或表达这些人的价值观,只是想写一写我所熟悉的这些人的故事,重新理解那些平凡的人,而这些故事中到底有什么值得回顾、吸取的内容,则全部交由读者。 读书周刊:小说的时间跨度长达50年,看似没有直接写历史,却在人物命运的变迁中写出了时代的轨迹,您也想像陈忠实、贾平凹等作家那样为中国农村立传么? 格非:从表面上看,《望春风》确实可以称为一部“乡土小说”,但写一部乡土小说并不是我的初衷,我也无意为中国乡村立传。我觉得《望春风》是一部关于“故乡”的小说,或者说是一部重返故乡的小说。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重返故乡是诗人的唯一使命。《望春风》的主人公经历了一次重返故乡的历程,而我在现实中也经历了一次次重返故乡的旅程。终于有一天,当我发现即便在想象中也没有办法返回故乡时,我才体会到古诗文中所谓“人生如转蓬”的伤痛之感。 聊尝试通过作品与前辈作家对话 读书周刊:小说写了儒里赵村的群像,粗略估计刻画了至少50个人,如此大规模的人物刻画是出于什么考虑? 格非:第一,我一直想在一个小说里写特别多的人,像《红楼梦》《金瓶梅》,一部小说里有几百个人,但是大部分我们今天的小说,都是几个人物反映一个主题,大概说清楚这个故事就可以了,所以中国古代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陪笔,有些人物没有什么作用,就是陪衬,却使得这部小说特别地丰厚。人物众多,也是基于一个创作上的想法。 第二,我也没想到写这么多人,人物数量已经超出我的预计。写这些人物,我很难控制自己,这些人会用记忆中的语调和你说话。我写的人物是虚构的,和我的记忆没有关系,但是我的那些邻居们,童年时的伙伴们,父母、亲戚和朋友,这些人会有直观的图像,都能和小说中的人物对上号。人物的形象一个接着一个来到我眼前,让我不忍割舍。每次写作时,小说中的人物和真实的人物构成一种复杂的关系,带给我强烈的情感上的刺激和震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