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曾军:西方文论对中国经验的阐释及其相关问题(5)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文学批评》 曾军 参加讨论

    ①成中英:《中国语言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哲学动态》1988年第10期。
    ②陈犀禾:《两岸三地新电影中的“中国经验”》,《电影艺术》2001年第1期。
    ③转引自黄平主编:《中国与全球化: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页。
    ④参见戴维·莱恩:《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艾晓明、尹鸿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其标题是“第四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分别从“鲁迅与上海的亭子间作家、毛泽东与革命根据地和社会主义内部的文化斗争”三个方面展开。
    ⑤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林文光选编:《陈独秀文选》,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年,第61—64页。
    ⑥杜亚泉:《静的文明与动的文明》,许纪霖、田建业编:《杜亚泉文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38页。
    ⑦曾军:《拱廊“星丛”中的中国》,《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5期。
    ⑧《刘少奇选集》(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402页。
    ⑨如陈涌的《鲁迅与五四文学运动的现实主义问题》(《文学评论》1979年第3期)、赵园的《鲁迅与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2期)、唐弢的《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文学评论》1982年第1期)等。
    ⑩如林非的《鲁迅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创作方法》(《鲁迅研究动态》1985年第7期),此后陆续出现了林志浩《鲁迅与现代主义、象征主义》(《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第2期)、吴中杰《偏师借重现代派——鲁迅与五四文学中的现代主义》(《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6期)等。
    (11)如廖久明的《〈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成都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李亚军的《〈故事新编〉的后现代价值维度与文本范式》(《阴山学刊》2003年第4期)、赵小琪的《〈野草〉中的后现代主义显征》(《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以及阮波的《论鲁迅杂文的后现代风格》(《中国文学研究》2016年第1期)等。
    (12)如刘海波《挣扎在格雷马斯方阵中的祥林嫂——对〈祝福〉的另一种解读》(《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王昭力《格雷马斯叙事语法对〈骑虎〉的解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杨春《张爱玲小说的深层结构——基于格雷马斯行动元及语义矩阵理论视角下〈花凋〉的研究》(《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等,通过知网检索,类似文章不下五十余篇,涉及中国学者对古今中外文学影视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13)赵毅衡:《世界批评理论的可能——以广义叙述学的时间讨论为例》,《当代外语研究》2010年第7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