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艺术作品形式的创新。艺术的形式问题,向来不是独立的,因为它是一定思想内容的形式。作家艺术家理解生活的方式和对生活理解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艺术的方式和形式。而我们如果不因袭前人,不陷落于传统的窠臼,就必须深入生活,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所以认为自己饱读诗书就可以睥睨一切,认为自己的学历甚高就可以故步自封,如此用“耍才子气”的方式对待艺术创造都将误解艺术创造性劳动的性质。生活之树常青,传统的形式不够用了,经典中的性格类型也难以表现我们生活中的人物。所以,没有创造性是不能表现我们的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是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没有创造性的劳动,很难为人们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艺术给人的力量,或者艺术获得力量,不是来自于某一个高高在上的、先验的信仰或概念,也不是来自于对人性的固定理解和永恒定义,而是来自于对发展与变化着的生活的深入观察、探索和发现,在比较中发现,在揣摩中探索。因此,任何对西方或者某种前卫观念的借用和利用,都是只可能博得一时的喝彩,而无法保证艺术作品永久的魅力。 再次,艺术的创造性劳动,表现在对历史所积累的一切成果的继承和超越上。研习传统是不可缺少的,但继承是为了创新。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对文艺的创新性要求。目前,我们的创新能力不能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相适应,就是缺乏在传统基础上的超越意识。看着似曾相识,看着是国外某个或某类作品或流派的翻版,或者把复古当作是创新等,都极大地损伤了我们文化创造的品格,也难以塑造真正文化大国的形象,难以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值得指出的是,当代作家艺术家既具有空前的创造优势,但也有难以逾越的高度。高度是历史的产物,是客观存在,需要用百倍的勇气打进去,也需要百倍的力量打出来。我们的很多作家艺术家还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继往开来、继续前行,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自我与古今中外所有成果关系的清醒认识,那么我们的创造性将难以达到自觉的高度。没有自觉,但有自我炒作和自我吹嘘,一旦形成风气,更会远离创造,更会脱离时代和人民,从而自我麻痹、自我边缘化、自我小丑化,最终失去文化创造必须具有创造性的品格要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