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对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对话嘉宾:陈文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程国赋(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主持人:刘勇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时间:2016年1月15日
    地点:北京语言大学光明文学遗产研究院
     
    主持人:2015年以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组织了几场对话,就“文学史研究是否应该回归中国文学本位立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文学的自觉是不是伪命题”等文学史的基本问题与重要观点展开学术史的清理,这无疑对古代文学研究的进步展开有引导性意义。我相信,对这些基本问题与重要观点进行基于丰厚学术积累层面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把握古代文学发展的关键,从而以新的认识为起点,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
    在古代小说领域,也存在诸多值得反思的重大命题,“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即唐代以后中国才有有意识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一命题不仅牵涉到唐代小说的定位,又关联着古代小说的文体性质、创作特点以及历史演变等。表面上看,这一说法早已成为小说史的一个定论或常识,如董乃斌教授的《中国古典小说的文体独立》和日本学者小南一郎的《唐代传奇小说论》都认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看法。但是,由于唐代小说自身的丰富性,更由于古代小说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说法并非没有讨论的必要与商榷的空间。仅从小说史上看,早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中,就已经出现了数量不菲的优秀作品,在叙事特点上并不逊色于唐代传奇。而在唐代以后,笔记体小说仍然是古代小说的一大宗,并没有因小说达到了所谓有意为之的新高度而消歇。换言之,即使“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是一个事实,可能也只是小说发展中的一个节点,而非一个突如其来且凌驾一切的高峰。怎样恰如其分地看待“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论断,确实是唐代小说乃至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一个不能绕行的问题。程国赋教授是主张“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观点的,请程教授先发表高见。
    
    程国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八篇《唐之传奇文(上)》提出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观点,这一观点是在明代胡应麟看法基础上进一步地阐发而来的。胡氏《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二酉缀遗中》指出:“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我认为,鲁迅的这一观点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与内在规律,其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唐代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有意识地采取虚构、夸张、想象等文学手段进行创作,逐步摆脱了子书和史学的束缚,小说文体趋于成熟;小说表现手段、表现技巧逐步多样化,场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塑造颇有特色;小说叙事艺术明显提高,叙事视角新颖独特,叙事时间、叙事结构上也是独具一格。
    主持人:程教授从唐代小说各个方面的特点肯定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判断。我们知道,陈文新教授对小说史、特别是文言小说史作过系统梳理,并且不认同“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请陈教授发表高见。
    陈文新:鲁迅关于唐人传奇的具体论述有许多精彩之处,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则显然不能成立。对这一命题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质疑:
    第一,鲁迅所谓“唐人始有意为小说”,其立论前提是:“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所谓“有意”是相对于六朝志怪而言的。一般的文学史著作也都认同鲁迅的唐人传奇源出于志怪的判断。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陆续有学者提出就唐传奇的文体渊源而言,应当向汉魏六朝的杂传、杂记类作品追溯,而不是向六朝志怪追溯。从古代书籍的著录情形看,唐人传奇也一向被视为传记类作品,《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通志·艺文略》等都是这样归类的。《太平广记》也在“杂传记”类大量收录唐人传奇。直到清代,纪晓岚在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时还说:“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所谓“小说”,指的是子部小说;所谓“传记”,就包括了《会真记》(即元稹《莺莺传》)这些传奇小说。所以,与其说唐人传奇源出于志怪,不如说唐人传奇源出于传记。
    第二,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是否就是“有意为小说”?从《中国小说史略》的行文脉络可以看出,鲁迅虽然没有说穿,但确有这样的意思。胡应麟只说唐人与六朝人的区别在于“有意幻设”,鲁迅则由此推出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结论,把“有意幻设”当成了“有意为小说”。事实上,不少学者经常在这样的意义上引用鲁迅的论述,并延伸出一个观点:唐人传奇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成熟;而成熟的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有意虚构,塑造了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情节完整。有些学者为了提出新观点,往往故意与这个观点唱对台戏,其实采取的还是同一路子,都认为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就是成熟的小说。比如有学者提出,中国古代小说在先秦就已经成熟,先秦的很多作品,如《庄子·盗跖》等,都符合有意虚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完整的要求。更进一步,甚至有学者提出传奇小说史要从先秦写起的论断。理由何在呢?很简单,即:一部包含了有意虚构成分、故事情节较为曲折、人物形象较为鲜明的作品,就是成熟的小说,而成熟的小说也就是传奇小说。是否虚构往往成为这一类论述的关注焦点。这些意见有助于唐人传奇虚构手法的溯源研究,但从整体上将旨在说理的子书如《庄子》和旨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史书如《战国策》一概纳入传奇小说范畴,无论如何是不妥当的。我们当然不能将这类失误归之于鲁迅,但失误之所以产生,无疑与鲁迅的命题不够严谨有关。
    第三,说“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里包含了一个假定:唐人已有一种与今人小说观相近的小说观念。否则的话,怎么能说“有意为小说”呢?而从历史的事实看,唐人虽有其小说观,但绝不同于今人的小说观,当然也就不可能“有意”地来写一种符合现代标准的小说。或者说,唐人传奇的确大体符合现代的小说标准,但唐人传奇不是为了符合这种现代小说标准而“有意”写出来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