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张家鸿:当历史走到岔路口——读曾纪鑫《历史的刀锋》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汇报 张家鸿 参加讨论


    
    在《历史的刀锋》中,曾纪鑫用十一个人来描述他心目中的中国史。这些人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在某些层面上为中国历史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注入了一点新的因子,打上了一些新的烙印。这些新的因素所带来的,有时候是促成历史的进一步发展,有时候是撒下了恶的种子,为后世的发展埋下了不稳定的因素。好坏兼具的同时,这些因素也有显性与隐性之分。一望即知的是显性的,非得深入内里仔细剖析方可了解的则是隐性的。
    像是“汉朝”的“汉”字,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打下了永远的烙印,“汉人”“汉族”“汉字”“汉学”不都源于刘邦所开创的汉朝吗?与项羽的正直、阳刚、磊落相比,刘邦依靠他的怀柔手段与流氓习性反而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问鼎天下创立汉朝的胜利,让后世帝王从刘邦身上习得了走向成功的最佳途径。久而久之,上行下效,由此可知,刘邦对后世的影响,更多是在人性上。
    唐太宗的从善如流与居功自傲,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与重文轻武,曹操统一北方的功绩与虽无帝名实有帝权的处境,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以及拥兵自重惹来杀身之祸,都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品读曾纪鑫笔下的十一个历史人物,不仅会留下这些人物的身影,也会让我对于很多的历史细节,有更加细致入微的了解。然而,掩卷沉思,我想到的是黎民百姓“生于庸世苟且偷安、陷于战乱猪狗不如”的真实处境,这几千年来从未有过改观的处境。此书虽然写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阅读过后,我想得更多的反而是看似羸弱实则顽强的芸芸众生。
    在《唐太宗:走向皇权人治的盛世之巅》中,曾纪鑫道出了自己对于皇权的思考,“限制皇帝的权力,推行严厉的法治,给人民以民主自由,实质上就是君主对自己家族的一种变相保护与坚强捍卫。如果有一种人人可以竞争、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政体,并用制度加以确定、保证,人们就犯不着用暴力摧毁前朝的腐朽统治,也就没有了几千年文明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必不可少的血腥屠杀。”按照正统观点来讲,皇权专制与民主制度之间应该是水火不相容的。然而,曾纪鑫这个从封建君主目光与襟怀出发的建议,对我们还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我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厢情愿的书生论道,而是对于落后体制深入思考后的尽力挖掘,挖掘其中蕴藏的可能性。如此挖掘,也让我们对于历史的了解更加深入。君主专制不依赖法治,依赖人治,依赖皇帝的作为,皇帝的作为影响了一个朝代的最终走向。这是为天下苍生呐喊的一家之言,也许微弱,却更显珍贵。
    曾纪鑫在《曹操:面对历史的双重改变》中这么说:“只有客观冷静、全面公正地评价曹操,才能还其真实的本来面目。这也是我们认识历史面向未来所应采取的一种科学而理性的姿态,从某种程度而言,它标志着整个民族的文明与成熟。”不止是曹操,而是对所有值得一提的历史人物;不止是对当下的纠正,而是期待历史面目真实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让人心受益,使人类前行的步伐更加从容。对于本书的写作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影响,曾纪鑫是有所期待的。他是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以古人的履历为线索得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并返回观照社会现实的。曾纪鑫认为,正是汉朝的存在与影响,才“使得中华民族的实用主义精神更加深入大地”。当下的中国已然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实用主义几乎挤占了人心的全部空间,崇高与伟大的精神少有生存的余地。
    品读《历史的刀锋》,仔细爬梳书中所讲人物的人生之路,仿佛多次站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当历史走到岔路口,我们在为英雄人物的功绩所折服的同时,也要分析其功绩得来的前因后果,以及与功绩相伴相生的丑陋与弊病。如此,才是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所以说,曾纪鑫的《历史的刀锋》并不是为古人唱赞歌,而是以古人的成就为引线,从而拉出历史的方方面面,把它们坦诚无碍地呈现给读者。这份良苦用心,我自认为是可以体会得到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