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文风何时了 文坛有圈子,是是非非,讳莫如深。文学研究也有圈子,透出江湖气。 学科分工细了,古代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等,在二级学科之内,又分若干研究领域,如先秦文学、两汉文学、唐宋文学研究等。这样分本来是好事,是为了学问的精进,可以造就“专家”,但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知识的近视”。研究古代文学的不关心现当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的不关心中国文学,甚至借古代文学排斥当代文学,借外国文学排斥中国文学。不时见有关“专家”口出狂言拿当代文学开涮,说当代文学没有大师,不值得一读,甚至是垃圾之类,话语中满是武断和无知。他们所借靠的,无非也就是圈子,古代文学圈子和外国文学圈子,以时间和资料沉淀的优势来诋毁当代人新时的、一点一滴的、活生生的艺术创造,大有“灭绝师太”的口气。 文学研究是一项发现真理的事业。它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审美眼光和判断能力,一部作品放在面前,是好是坏,好在何处,问题在哪里,能通过直感和理性作出较为精准的判断。同时,也要求研究者有一颗起码的公心,能抛开人情羁绊,就文学本身发言,坚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维护艺术真理的标准。可现在看很多文学研究文章,包括评论、批评,其审美能力和艺术公心已丧失殆尽。一些“哥们评论”、“人情批评”,坚持不靠谱地为圈内朋友说好话,唱赞歌。本来是一部不怎么样的作品,他们却能口吐莲花,用尽世间最美妙的词,无理也争三分。一些全国知名评论家,亦摇摆不定,面对优秀的作品能大义凛然挑出不少毛病,面对某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却闪闪烁烁,评价之高令人莫名惊诧。如果说不是审美眼光和判断力出了问题,那就是艺术公心出了问题,为世俗的人情和友谊所累,说违心的话,写违心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写多了,就有损于一个评论家的形象,导致其批评公信力的流失。 平常读一些学术刊物,包括“权威”与“核心”刊物,也发现明显的圈子痕迹。应该说,由于各种原因,当代不存在什么同仁刊物,但某些刊物却“同仁”得让人起疑。若干期出来,占据重要篇幅和版面位置的,过来过去都是那几个人的文章,过来过去都是评介某几个人的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