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戈金 提问:除了出版、动漫、游戏以外,还有其他传播方式吗? 朝戈金:它们都正在从民间故事变成一个全社会都可以共享的故事。古老的叙事方式是面对面的,现在有了技术手段。记录者若是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值得关注,就用录音录像、誊写、速记等方式,把它转化成可阅读和观看、聆听的形式。虽然这种欣赏离开它原来的样子已经比较远了,但新技术带来的便捷也是无与伦比的。 到剧场看《茶馆》,和读老舍《茶馆》的文学剧本是一回事吗?不是。史诗的吟唱和读一个史诗的脚本是一回事吗?也不是。吟诵是演出,是用声音、情感、眼神、乐器等全加起来传递信息。变成文学后,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它的传承方式和法则,也有一些信息因此被遮蔽了,能够领悟的只是它的一部分信息,就是语词那部分。这就像剧场观剧和阅读文学剧本的差别。 国际传播要找到机会和契机 提问:中国史诗的国际领域传播是怎样的情况? 朝戈金:国际上,目前还主要依赖翻译介绍的读本,三大史诗都有外文版。但是还不能说有很广泛的影响,有些事情是要几条腿走路才行。德文版的《格萨尔》译本,我看到的是供研究用的,不是老百姓能轻松阅读的普及读本。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玛纳斯》的英译版和德译版在同时推进。译者卡尔.赖歇尔先生很厉害,是行家。我们希望这个本子将来影响能大一些。蒙古族《格斯尔》的英译本现在也有位澳大利亚学者在做。他是资深的蒙古学研究专家,将来会出来高品质的译本。 但是这些高品质的译本是不是一定有很多人看?人家原来不熟悉你的故事,不是说翻译过去就一定会赢得满堂彩。 现在中国史诗走出去的困惑是,比如英译本出来了,人家研究不研究,咱们说了不算。而且研究还有更多困难,语言的和文化的,何况民间传唱的情况那么复杂。 德国的畅销书中,《荷马史诗》的印本还很靠前,而且一直保持畅销,有点像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过个十年八年印一版,肯定还会卖得动,因为有基础,所以不断有人看。 如果有好的契机就会不错了。像《狼图腾》,先卖了改编的版权,最后再拍成电影,现在就变成一个热门话题了,它的影响和名声一下子就大了。假如,将来的诺贝尔文学奖也可以颁给除了作家文学之外的作品,如《格萨尔》,很多国家的人会好奇,这是什么?我得看看为什么能获奖呀?有什么名堂?史诗的传播有时候也需要契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