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诵读宗志黄散曲《南吕·一枝花》 资料图片 1943年,叶嘉莹(二排右一)和辅仁大学同学与老师顾随(前排坐者)合影 叶嘉莹保存的宗志黄散曲《钟馗捉鬼》剪报 叶嘉莹保存的宗志黄散曲《南吕·一枝花》剪报 2015年4月13日,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第五届“海棠雅集”,因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本次雅集以“乡愁”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为主题,各界受邀嘉宾以朗诵吟唱的形式展示古今佳作。91岁高龄的叶嘉莹先生应邀出席并现场声情并茂地读诵了两套散曲,在与会嘉宾中产生了强烈反响。 叶先生此次诵读的两套散曲,均刊发在67年前的《中央日报》副刊“泱泱”版上,一套以【南吕·一枝花】一支曲子为开端,发表于1948年7月15日,写的是在抗战后期,人民百姓在战乱中逃亡的颠沛流离之苦;另一套以【正宫·端正好】一支曲子为开端,题名《钟馗捉鬼》,发表于1948年6月21日,则写的是国府大员于胜利后,把“接收”变成了“劫收”,上下贪腐,不到三年就面临了败亡的结果。前一套曲子写得情景真切哀感动人,使人读了可以深切感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古训,激起每个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后一套曲子则将当年国府上下贪腐的恶形恶状,和人民百姓的激愤,写得嬉笑怒骂痛快淋漓。 尤为可贵的是,叶先生自从1948年夏读到这两篇散曲套数,认为写得极为真切动人,颇有“惊艳”之感,所以就将此两套曲子剪存,一直保留到现在。究竟是怎样的作品,深深打动了这位从教已逾七十载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67年来未曾抛舍?是怎样的一份文化深情,使流寓海外饱经忧患的叶先生心心念念要回国承传?又是怎样的发心,令这位91岁的老人在今天决意将这两篇散曲套数郑重诵读于世?从叶先生在“海棠雅集”上诵读作品前的一段讲话中,或许能略窥一二,现整理如下: 我今天在这里要读诵的是我在1948年的时候读到的两套散曲。我是在北京长大的,1948年我刚刚结婚,但是我先生当时在海军的士兵学校教书,他办公的地方是在南京,所以就把我从北京接到南京去了。因为我是喜欢诗词的,南京当时的《中央日报》有个副刊,是词曲家卢冀野先生主持的,我就每天都买《中央日报》来看。偶然之间,我就看到《中央日报》上登了宗志黄先生写的一套散曲《南吕·一枝花》,这是1948年,到现在60多年了。我这个人就是对诗词曲都很喜爱,因为我当年在辅仁大学读书的时候,我的老师顾随先生,写诗填词也作曲子,所以我们学生就跟着老师也作诗也填词也谱曲,所以我对曲也有感情。我当时在1948年《中央日报》上偶然看到了宗志黄先生创作的以《南吕·一枝花》开端的一套散曲,它所记载的是当年抗战的时候老百姓颠沛流离、艰苦逃难的历程。我们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但说到抗战的往事,不只是南京的大屠杀,不只是慰安妇,而且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的朝不保夕的颠沛流离,这是日本人无法否认的。我以为我们为中学生编选教材,可以将这么好的一套曲子收录进去,让我们所有年轻的子弟都知道,我们现在这种太平盛世是来之不易的,希望大家都能够记得当年抗战的艰苦。这是我个人的一个想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