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化视野中的民族话语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廖 奔 参加讨论

    汉语与民族话语
    当今中国的文艺理论与批评都是运用的汉语体系,而非民族体系,连各民族语言文字多数都是使用汉语。今天的汉语已经走向世界,西方学习汉语、研究中国文化的潮头正在逐步推高。现在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使用汉语,汉语已经成为实际上最大的国际语(英语使用人口是五分之一)。我们有民族话语吗?
    汉语使用的统一性,在中国历史上好处是极大的,这是秦始皇令宰相李斯统一小篆的功劳,否则当时从大篆继承来的七国小篆文字就不一样,发展下去各国之间就会都是外国字。“车同轨、书同文”,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力与向心力,保证了东方这个巨大国家2000多年来,多数时间是在稳定和安居乐业中度过。
    共同语言是最重要的向心力和亲和力。今天英语是第一世界语,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文书写或用英文写地址的,全世界的广播节目60%用英语播出,世界上的科技资料大部分用英语发表,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以英语为通用语言,英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之一。总之,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通常以英语为交流工具。所以,因为交流沟通的便捷,英语国家占尽世界发展先机,从欧洲到北美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今天众多当年属于大英帝国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国家,包括印度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都拥有交流快速通道,这都拜当年“日不落帝国”所赐。在国际交流中,我们总感到使用英语的国家与西方可以直接沟通,我们中间则隔着语言然后是观念的强大障碍。实际上,近代中国与西方的连续冲突,也都直接和中国与西方话语系统不同有关。可以说,那时是西方话语权造成了汉语的失语。
    中央集权的好处在汉族2000年发展历史中充分显现,它建立起较为稳定的秩序,避免更多的动荡和杀戮,保证了人口和生产力的增长。因为中国历史上历次动乱,都造成人口锐减、生产力倒退。尤其古代的民族冲突,许多是以种族灭绝为代价的,其惨状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原历史上三次大的民族冲突阶段,都引起残酷的杀戮:东晋时候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唐末五代十国时游牧民族的内迁、辽金元的入主。清军入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采取了承认、尊重、学习汉人文化的姿态,接受其儒教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方式包括科举方式,同化了语言,于是和汉朝政权一样实现了300年的统治,人口从1.2亿增长到4.3亿,国家版图也恢复到历史最巨之一,如果不是后来列强的侵入,可能统治时间还会更长。
    当然,长期集权形成的专制主义思维方式也成为今天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20世纪80年代有人说中国古代政体是超稳定结构,桎梏了人性与社会的发展,这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我们要说的是,中央集权的汉语一统天下,造成了其他民族话语的失语。一个最大的例证,就是炎黄正统观念的形成,它遮蔽了中华先民的伟大成就,使得今天的人对中华先祖贡献的认知,远远小于历史事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