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刘慈欣:中国需要更多科学思维 远未到反思科技的时候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姜澎 参加讨论

    刘慈欣凭借《三体》获得了2015届雨果奖,这在不少科幻文学家以及评论家看来,将使得一个世纪前就已在中国诞生的科幻文学进入加速发展期。
    但刘慈欣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的科幻文学还在发展阶段。向更多的人传递科学知识,希望人们更多地关注科学技术,这会是我目前的作品相对永恒的一个主题。我认为,中国需要第二次文化启蒙,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思维,中国还远远没有到反思科学技术的时候。”
    “反主流”的科幻作家
    刘慈欣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崇尚科学技术的人,他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说:“我绝对相信,只有科学技术才能为人类带来光明的未来。”而且他作品中对光年、黑洞、弦理论等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解释,并且将之在作品中展示出恢宏画面的能力,让中外同行都赞叹不已。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科学史教授江晓原说,也正是因此,刘慈欣在一些从事科幻文学研究的学者眼中,是一位“反主流”的科幻作家。
    自上世纪60年代科幻小说经历了黄金发展期后,国际上科幻小说的主流开始变成对科学技术的反思。江晓原称,包括和刘慈欣同为中国科幻文学领军人物的新华社韩松、四川的王晋康,韩松的《地铁》、《高铁》,王晋康《蚁生》、《与吾同在》等,都在反思科学技术对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刘慈欣不同,他的每一篇小说几乎都是对科学技术和高度文明的推崇,同时在宇宙的尺度上展示出对人性的严酷拷问。“这次得奖的《三体》也是如此。当然,正如大多数优秀的客观作品,最终是甜蜜的浪漫与残酷的现实相交织的结果。”江晓原说。
    韩松则认为,刘慈欣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刘慈欣说:“因为科幻小说可以在宇宙的尺度上,讲述上万年的人类文明和宇宙文明,或者描述人类面临文明存亡的极端境况,此时往往才能直面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这未必代表了我对人性或者对人类社会的态度就是悲观的。”
    而此前,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经说过:“万事皆有终点,描述无可避免之事不应当被认为是悲观主义。就拿爱情故事来说:恋人们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认为这当然是一个乐观的故事。但如果你再加一句‘一百年后,他们两个都死了’——这样故事便是悲观的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