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孔子和孟子等先秦儒家开创和奠基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复古开新的源泉与核心。所谓孔孟的世界,并不仅仅指春秋末期到战国中期孔子和孟子生活的世界,应该扩而广之,指由孔子、孟子及《论语》、《孟子》等著作所开显的整个儒家文化的世界,以及儒家文化影响所及的世界。它是由孔子研究、儒学、孟子学等构成的世界。 士人合意而主动选择 《唐代孟子学研究》(兰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一书接续孟子学的学术脉络,阐明了有唐一代孟子的全面影响,以及士人对孟子学的接受和创新。该书全面收集与梳理了散见于唐代文献中涉及孟子的资料,涉及唐代士人,特别是文人关于孟子的引述、评价、阐释、继承等。书中制作了多个程序图表,如《〈五经正义〉征引〈孟子〉一览表》等,清晰简明、令人一目了然。同时,作者客观分析和总结了唐代不同时期孟子学的特点以及对当时文化的影响,呈现了唐代孟子学盛况,丰富了中国学术思想变迁研究。 孟子学在唐代的发展,既有统治者的提倡,也是士人主动选择的结果。《孟子》在唐代越来越受到士人重视,自有其内在学理触发士人心灵和精神需要的原因。杜甫自觉继承孟子仁政和爱民思想,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关心黎元百姓的疾苦,以致“叹息肠内热”。这是因为“杜甫和孟子的相似,是源于内心的,可谓杜甫的知音”。柳宗元亦是如此,而李白、韩愈等人则发扬了孟子尊重个性、特立独行的精神。 学术史和思想史研究作为一个开阔的视域,能够助力文学史的深入探索和发现。全书通过分析中唐孟子学的复兴,深入描述了唐代中期文学转型的学术背景,对揭示中晚唐时期文学特征的形成原因,提供了可兹借鉴的多视角文化背景,为探索唐代文学发展走向的重要文化原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