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李青松:温良的善意和生存的信仰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张春燕:最近,作家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你的《粒粒饱满》《薇甘菊》《大地伦理》等几部生态报告文学作品,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谈谈你为何衷情于生态文学创作?
    李青松:这跟我喜欢文学有关,也跟我所做的工作有关。1987年,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分配到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的一家报社工作。那时,中国生态危机刚刚显现,林区砍伐带来的资源危机,使得森林锐减、生态环境恶化,林区人民的生活危困。而生活困难又导致更多林木的砍伐,使得环境陷入不断循环恶化的怪圈。既然我走上记者岗位,我就要做点什么。
    再有一点,那时候生态文学也开始兴盛起来。刊登在《新观察》杂志上的徐刚写的《伐木者,醒来》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当时想,要以这种最有力、最直接的形式来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状况,便创作了《秦岭大熊猫》,经主编浩然审签,发表在当时的《北京文学》杂志上。从此,我便走上了生态文学创作的道路。
    张春燕:你创作过大量的作品,归纳起来有几条线索,首先是对动物的关怀,再次是对植物的聚焦,后来又创作了关于“人”的许多作品。这些转变有内在联系吗?
    李青松:我的早期创作是以动物伦理为基础、讲述动物保护故事的,比如《遥远的虎啸》《秦岭大熊猫》《狼之本色》《孑遗》等,中期以植物伦理为参照、叙写东北乃至整个中国林区近百年来的沧桑变化,如《告别伐木时代》《林区与林区人》《中国竹事》《大兴安岭时间》等,一直到近些年更多地从社会人文视角礼赞生态恢复和重建、高歌绿色工程的《共和国:退耕还林》《从吴起开始》《兴隆之本》《一种精神》《喜鹊叫喳喳》等,我想这其中的主线还是“大地的完整性”,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的灵魂主线。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宣告我们已步入生态文明的时代,那我的作品体现的“绿色化”会更加明晰。过去我们都注重对宏大生态事件的讲述,现在,我更关注细微、局部、个案的生态问题,还有人物故事。从宏观转向微观,这也是生态文学的出路。
    在我看来,生态文学既要有艺术性和思想性,也要有知识性。我的新书《薇甘菊》最近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薇甘菊是一种外来植物,看起来很漂亮。然而,这种看起来很迷人的植物却无法掩盖其贪婪、无情、蛮霸的本性,它蔓延到哪里,就把灾难播种到哪里。外来物种入侵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大众认识还不够。希望通过我的书,传递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并保护本地物种,生物多样性需要大家的爱护。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