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黄灿然:真正的好诗人,第一件事就是放弃很多东西(3)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诗生活 newdu 参加讨论

    “不仅要从诗歌传统里求诗,还要在传统之外得诗”
    傅小平:仅只是一个大诗人,就如此博大精深。你很难想象,整个西方诗歌传统,该有着怎样海一样无边的浩瀚。面对这样的浩瀚,诗人当如何自处?
    黄灿然:你要想做真正的,好的诗人,你就得有这样的准备。你无论对从诗经到当代的中国诗歌,还是对从荷马到当代的西方诗歌都得有个概念。而且你要知道,不只是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西方就像你说的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仅仅是俄罗斯,从普希金到白银时代,就包含了多少的精华。换句话说,要有这么一个宏观的视角,你还敢动不动就比附吗?当然话说回来,真正好好读诗的人,即使是在那些写诗的人里,都不是太多。但要没有这么大量的阅读和经验作为基础,你不可能对诗歌做出一个好的,正确的判断。
    傅小平:但这种判断果真就那么重要吗?我这么问,是因为联想到你举到过的一个例子。有一次,你读《里尔克书信集》,书里写到发生在里尔克晚年的一段轶事,里尔克的友人,把歌德的一首诗谱成曲子,并附上诗,寄给里尔克看,里尔克惊叹:原来歌德写得这么好!显然,里尔克是在歌德缺席的背景下发挥其独创性的。所以,你做了一个假设,如果这件事发生在里尔克青年时代,那我们现在知道的里尔克,可能是一位杰出或默默无闻的歌德研究者,而不是一位诗人。
    黄灿然:由这个例子引申开去,我们可以这么讲,对于正处于成长最初阶段的现代汉语诗人来说,有些无知或无视,可能有其好处。还是打大诗人奥登的比方,奥登的汉译仅占他全部作品极小的部分,而且他在汉译中的损失是很大的。在这样的前提下,你读奥登的诗,你会不知深浅地说,我们可以写得比他好,即使不比他好,至少可以和他比个高低。这样竞争的愿望立即强烈起来。但从长远看,这样的无知是有害的,一个主要表现,就在于现代汉语诗歌从题材到形式的极端窄化。而表现在心态上,便是汉语诗人的自满,并因此裹足不前。这既不利于现代汉语诗人的成长,也不利于整个现代汉语诗歌的发展。
    傅小平:为避免某种误读,这里我想有必要做一补充:对于中西诗歌传统,仅有面上的“有知”是远远不够的,哪怕你对其如数家珍,也只代表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而已,更为重要的还是,读者或者诗人本身的感受力,和他们消化吸收这一传统的能力。这或许是一个诗人之所以成为诗人的先决条件吧。
    黄灿然:我举自己的例子,是我的切身体会,所以常跟朋友提起,我喜欢上普希金之前半年,还在一位朋友面前破口大骂普希金。这是怎么回事呢?只能说,前半年,我的感受力还没到那个份上。这里面原因有些复杂,有悟性,也有契机等方面的原因。说杜甫吧,有些人说要等到中年才能理解杜甫,我看未必,有些人十来岁,二十来岁读杜甫,就有不同的感受了。而另一些人可能至死也不知道杜甫好在哪里。
    所以,你不仅要从诗歌传统里求诗,还要在传统之外得诗。而你能得多少,取决于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欣赏、吸收大诗人的作品。面对一个大诗人,普通读者或许会说不过如此,但一个顶尖的读者,他总能挖掘出无穷尽的东西,你越是读他,了解他,就更能感受到他的无限,而且是不同角度的无限。从这个角度上说,真正的大诗人,他不只是收录在某一选集里的几首诗,能给你提供滋养,他对你的影响是很多面的,他在任何意义上都是全集诗人,而不是选集诗人。
    傅小平:很新鲜的一个说法,怎么理解?
    黄灿然:这么说吧,假如你有一本诗集,里面有六十首诗,这其中的五六首诗相当突出,人见人爱,但是整本诗集却让人读不下去,那你就可能会变成一位“选集诗人”,因为你在诗歌的技巧上和题材上没有什么变化。又比如,一些诗人依附于某个主义、某个流派,他始终给贴上这个标签,由于美学上与同一集体的其他人无甚分别,甚至于依赖这个标签确立自己的位置,那结果往往就变成选集诗人,甚至成了上不了选集的选集诗人,因为除非该集体只有他一人入选,否则编者会减少甚至不收录他,而实际上编者只会选该集体的代表人物。
    所以说,就几首诗受到大众的欢迎,能代表什么?代表你可能会成为选集诗人?并为此沾沾自喜,自我沉醉?一个诗人写诗不久,无论是对他的批评,还是对他的赞扬,对他本人或许有意义,对大众来说未必。我们关注的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是否依然有人在关注、讨论你的诗。到时,现在参与讨论的人,或许有机会看到,或许是看不到了。反正就眼下来说,你无论怎么样,也只是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成为一时的话题而已。而好多东西必须经过时间的检验,你得在诗人死后才知道是什么,现在把自己弄得好像很有成就,那是在自己骗自己啊。
    傅小平:又是时间!真是考验人的耐心哪。一些东西被淘汰需要时间,一些东西经典化也需要时间。比如在文学界,有人就大声呼吁当代文学急需经典化。问题是,即使你“经典化”了,就几十年间筛选出来的作品,真就经得起时间的经验吗?
    黄灿然:时间能淘汰所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像朦胧诗的那些东西,后来写诗的人,任谁都会说那算什么。有一次我跟孙文波在一个小聚会上,他谈到舒婷有一次说,她的诗歌啊,她的孩子都能读懂。换句话说,当孩子都能读懂你的诗时,你的诗已经太简单了。因为,观念的变化实在太快了。你看,现在物质上的变化有多大,文学观念上的变化就更大了,都大得吓人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你再来看,你会觉得你以前写的那点小东西,真算不上什么。与此相仿,当代文学在几十年前积累下来的那点东西,或许也算不上什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