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童年精神(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方卫平 参加讨论

    童年主体意识并非“伪”童年本位
    当代儿童文学对于儿童主体性的热情张扬,受到了来自儿童读者的同样热情的接纳。人们似乎感到,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儿童文学终于成为了一种真正以童年为本位的文学。然而,正是在这一童年本位的艺术旗帜之下,我们看到了大量借童年本位的名义行“伪”童年本位之实的作品。这类作品的传播乃至畅销,不但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当前儿童文学的市场风气,也损害着当代儿童文学的审美精神,阻碍着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更进一步,它还在不知不觉中对当代儿童读者施加着不易察觉的消极精神影响。
    这一“伪”童年本位性的主要表现,是将儿童文学的童年主体意识等同于童年唯我意识,将儿童文学的儿童中心等同于儿童自我中心。
    所谓“伪”童年本位的儿童文学作品,表面上格外突出对童年游戏和娱乐生活的表现,对童年存在感与实践力的肯定,以及对儿童相对于成人的生活权力的张扬,但所有这些却是在一种狭隘、油滑、自我中心的童年姿态中得到表达的。比如,一些儿童小说为了突出儿童主角的权力位置以及渲染故事的娱乐效果,竭力表现他们对成人的有意冷嘲热讽或嬉耍捉弄。这种描写虽然在某种程度上突出了儿童本身的主体地位,但在审美精神的层面并没有实现任何提升。
    这并不意味着儿童文学中的儿童主角只能回归正统。相反,一批优秀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正是以它们成功塑造的“越界”儿童形象,对儿童文学的美学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有一点,无论其语言、行为和性格如何越过传统儿童观念的边界,这些孩子身上始终不曾失却童年的真诚、单纯与善良。在他们的摇摇晃晃、吊儿郎当的表面姿态之下,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从作为主体的儿童到作为理想主体的儿童
    如前所述,当代儿童文学在其关于童年自身的欢乐、能力以及权力的书写中传递出了一种明确的儿童主体意识。这是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在童年观、童年精神表达上的重要进步。我们知道,哲学意义上的“主体”一词,强调的乃是人的相对于客体的主动认识和实践能力,而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对于作为主体的儿童的重视及其文学表现,无疑正是对当代儿童自身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一次充分的文学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儿童文学对于儿童认识能力的表现,即通过作品的描绘来呈现当代儿童看到的世界,来书写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的体验、理解和愿望;对于儿童实践能力的表现,则是通过作品的叙述来呈现他们对于当代生活的参与和介入,来讲述他们以童年的方式和力量改变、塑造这个世界的故事和努力。这样的写作让我们看到,儿童既有着了解世界、参与生活的热切愿望,也有着认识世界、塑造生活的强大能力。通过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书写、表现这样的愿望和能力,能够促使人们更完整、深入地认识当代儿童的精神世界及其行动能力,也能够促使儿童在现实生活中进一步发挥和发展这一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这无疑正是儿童文学理当承担的文化职责。
    但是,塑造和表现这一作为主体的儿童,还远不是当代儿童文学艺术抱负的终点。对于儿童文学这一以儿童为接受对象的特殊文类来说,仅仅认识到儿童拥有自己独特、独立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远远不够,它还有责任通过对这一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最佳状态的思考、想象和书写,向它的儿童读者展示他们作为主体的自我发展与实现可能。这意味着,当代儿童文学所关注和致力于表现的儿童主体,一方面是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主体姿态的一种反映和表达,另一方面,也是对于未来生活中的儿童主体理想的一种想象和表现。因此,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文学还要写出这游戏内在的审美精神;在儿童的行动中,儿童文学还要写出这行动潜在的生命态度;在儿童的权力中,儿童文学也还要写出这权力真正的文化价值。而要做到这些,儿童文学对于儿童主体的思考和表现就必须超越狭隘的儿童自我中心和童年唯我意识。
    作为儿童世界的守护者、引领者,作为儿童成长的文学陪伴者,儿童文学写作者们还有责任通过作品为儿童读者提供有关他们自我发展的理想图景。这理想不只来自儿童自己的愿望,也来自成人作家以其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深入的人生思考所得出的关于童年可能性的洞见。我以为,对于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发展而言,后者正是它所缺乏和亟须的。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