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经典阅读是全球化时代的选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陈龙 参加讨论

    张旭东以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的核心课程为例谈人文教育 经典阅读是全球化时代的选择
    为何要回到经典阅读?首先要直面我们所处的无法回避的大环境——全球化的冲击。
    全球化竞争对人的适应性要求更高,经典阅读是强调回到人、回到理解和思考、回到人的自我陶冶意义上的教育,是从工业化到后工业化时代转换的需求。
    我们必须承认,全球化的准确定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商品生产、流通、消费的全球化,资本运作的全球化是它的经济基础,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制度、文化现象。中国在世界分工、商品流通的意义上,已是全球化的内在组成部分。近30年来日益成为西学主流话语的“全球化”和“后现代”论述,实际上改写了在中国语境里谈“现代化”的前提:传统的工业化、追求GDP、粗放型、高能耗和不计社会和人的成本的“现代性”,恰恰被放在了“前现代”的位置。同样,“落后就要挨打”、“新启蒙”、“普世价值”这样一味追求“进步”和“先进”的必然性逻辑,也因为把人的思维限制在线性筒状态里,而不能适应一个更为多元、高度竞争性的、具有多种选项可能性的时代。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杰姆逊指出,“现代”在全球范围里的饱和状态带来了“后现代”问题。今天生产领域和价值领域里的竞争,比如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从粗放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到整个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生活世界的重建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只能在“后现代”意义上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同样,中国目前的大学制度,从它自身发展的历史看,基本上仍是为适应近代民族国家在短期内进入工业化、现代化国家而设计的,比如苏联式专业学院体制的高度专业化的钢铁学院、邮电学院、航空学院等等,如今的“大学”不过是把这些专业学院在行政管理意义合并到一起,但却还并没有整合出一个新的关于教育和大学的理念和制度。即便在人文领域,许多高校的文史哲院系在培养方式上基本仍沿袭文革前的训练方式,这就和今天全球化、价值多元、多媒体、跨学科的文化环境和知识环境不相适应。我们提倡有利于人的自我塑造、自我陶冶、自我修养的经典阅读,就是想重新回到原点,回到人,回到思考、分析、素质和人的训练,以及人的全面的心灵陶冶这个大前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