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余恕诚《李清照〈词论〉中的“乐府”、“声诗”诠解》,《文学遗产》2008年第3期;孙尚勇《李清照〈论词〉“乐府”诠疑》,《文学遗产》2008年第6期;李定广《“声诗”概念与李清照〈词论〉“乐府声诗并著”之解读》,《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②余恕诚《李清照〈词论〉中的“乐府”、“声诗”诠解》。 ③《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96页。 ④《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第183页。 ⑤郁贤皓《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552页。 ⑥刘昫《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10页。 ⑦卞孝萱《元稹年谱》,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454页。 ⑧柏红秀《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⑨周勋初等校对《册府元龟》卷五五二《词臣部三·献替》,凤凰出版社2006年版,第6317页。 ⑩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二五《唐纪四十一》“大历十四年”(779),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258页。 (11)鉴于学界对唐宋歌辞样式的惯称,笔者下文略去“乐府诗”只称“声诗”,略去“歌词”、“小歌词”,只称“词”。 (12)这里的“乐府诗”指称的是拟乐府的徒诗,非上文所言的配合宫廷音乐的歌辞样式。 (13)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九四,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564页。 (14)《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26页。 (15)周绍良、周超编《唐代墓志汇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49页。 (16)《中国戏曲论著集成》(一),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37页。 (17)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八《唐纪三十四》“至德元载”,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6993页。 (18)《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第1350页。 (19)《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下),第1224页。 (20)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二二,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77页。 (21)引自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54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