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给伦敦绘制一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情感地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 本报实习生 柳欣 参加讨论

    狄更斯、萨克雷、奥斯丁……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作家们,笔下的伦敦有怎样的温度?小说中出现的地标,在今人的眼里,是温情、是伤感还是严酷?
    斯坦福文学实验室近日携手谷歌,在历史大头针平台上开展了一项“伦敦:为它做一份维多利亚文学情感地图”的“智慧众包”项目。该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原理,在738位作家的1400多部作品中摘录出涉及伦敦的逾4000个选段,在伦敦地图上标志了167个情绪地点,比如著名的大本钟、老贝利法院、贝尔格雷火车站等。只要点击地图上醒目的电子大头针,就能够看到这个地方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桥段。
    点开伦敦的老贝利法院的“坐标”,一段来自狄更斯《双城记》中的文学段落跃入眼帘:“老贝利是著名的死人客栈,脸色苍白的旅客不断从里面出来,乘上大车小车,穿过颠簸的路径,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一个固定的地点在文学作品中,或快乐,或悲伤,或不包含任何情绪倾向。通过收集人们的“情绪评价”,团队可以分析出伦敦是如何在文学作品中构建、展现起来的,以及读者对于地方的认知是怎样通过文学作品建立的。最终将形成一幅“文学情感地图”,这被该项目的负责人斯坦福大学英文系教授弗兰克·莫雷蒂称为一种新的文学评论。
    早在2010年,莫雷蒂便主持建立起了斯坦福文学实验室,致力于通过电脑软件来研究分析文学作品。他认为,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是无法建立在单薄地阅读几本文学作品之上的。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的建立,需要研究者同时阅读、研究上百甚至上千本相关著作。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仅靠传统的模式无法做到。莫雷蒂曾在其文章《世界文学猜想》中提出,文学评论不能仅仅局限在对单个作品或单个作家的关注。然而,当文学评论家面对的是数以百计的语言和他们的文学作品,似乎很难凭借有限的阅读力完成如此大规模的阅读。已出版的19世纪英国文学作品就有近30000本,但几乎没有人能够读完它们,更不用提法国文学、中国文学等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