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文学是时代的录像——写在长诗《9615号囚徒——莱舍斯之歌》德译本出版之前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2013年5月30日 姚鸿飞 参加讨论

    八年前,为纪念二战胜利60周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诗人马志信先生创作的长诗《9615号囚徒——莱舍斯之歌》。当时多家媒体的报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2013年是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诞生110周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政部中国社会出版社和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杜文棠先生,为续写中国和奥地利两国友谊,把长诗《莱舍斯之歌》译成德文本出版,近期将在两国间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
    长诗《莱舍斯之歌》,像久埋地下的金子,挖出来就熠熠生辉。它写的是奥地利国际友人、医学博士罗生特,一位与白求恩齐名的国际主义战士。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费尔德,1903年1月11日出生于奥地利莱姆贝格的一个犹太家庭,1928年,他获维也纳大学综合医学博士学位。1939年罗生特从纳粹集中营逃出,在国民党中国驻维也纳公使何凤山先生处获得签证,到中国上海法租界开设诊所。1941年,他目睹日本兵奴役屠杀中国人,凭一股正义感毅然参加了缺医少药的新四军,11年后因心肌梗塞逝世于以色列,长眠在特拉维夫市。绰号“大鼻子医生”的罗生特,曾参加东北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辽西、解放锦州等战役,他参加了中国抗日战争、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为战士和老百姓疗伤治病,并成为四野一纵卫生部长。中国人民没有忘记罗生特,这首长诗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罗生特不朽的一生。
    一个犹太青年,毅然关闭在中国上海的私人诊所,带着自己全套医疗器械和药品投奔新四军,到抗日前线去吃苦去冒生命风险,这是何等英雄义举。罗生特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经历考验,在中国抗日战争烽火中锤炼,在艰苦战争中升华为崇高而伟大的觉悟,并体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文学是时代的录像。对这样一位国际主义英雄人物的精神世界怎么挖掘,怎么描写,采取什么文学艺术形式,怎样抒发作者情感,创作中无不时刻在拷问作者的文学修养,文学底蕴,诗歌手法及诗歌技巧如何发展和创新。
    长诗中没有采取惯常的依时序逐步展开的手法,而是选取罗生特在新四军、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中生活片断,又处处和他在达豪、布痕瓦尔德两个集中营中的特殊经历相对照,着重表现出他身上最本质的人格特征。他既是一位具有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的医生,又是一位坚贞不屈的反法西斯战士。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时时处处都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生命的天职,他无愧于“苍生大医”的美誉。
    罗生特从卓越医生到伟大战士,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子,蜕变成为不屈不挠的反法西斯斗士这种特质,经作者艺术加工达到了完美统一,使长诗具有了震撼力和感染力。诗人马志信为罗生特强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使他在创作时精神处于一种异乎寻常亢奋的境界。作品中,诗人以储志、积志、励志、履志、验志、明志、磨志、炼志、考志、督志十个章节,精炼概括罗生特一生,灵活熟练地运用四言、五言、七言等中国古典诗歌形式,结合现代自由诗,不拘泥于平仄句式,洋洋洒洒,意切情真,作成绝唱。作者遍翻中国古典医学,引经据典,因而使长诗具备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打上中国印记,赋予长诗一种史诗般的性质,在边吟边唱、即赋又咏中,完成一曲蜚声国际的大爱之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