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军事题材报告文学:现实考量下的深层思考与使命(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常晓军 参加讨论

    现实观照与精神探寻
    传承与创新中的碰撞与交流,有着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思想内涵。何宏军的《那座雪山那群兵》中,没有太多深刻哲思,却勇气可嘉地描画出了雄浑壮丽的果洛风光,映衬出“那群兵”以苦为乐的悲壮。这篇用日记记录自己所见所闻的体裁,写身处海拔3800米高原的深刻感受,充满着爱国之情和当代军人的勇于担当。陈鸿圣的《徘徊独龙江》也是基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定位,以英雄的寂寞对比色彩缤纷的城市诱惑,强烈反差之下,反映出武警交通部队鏖战怒江天险的时代精神。这些丰富的表现,没有过多地探讨官兵们内心所面临的精神困境,而是以故事来彰显血性的美感,淡然而又轻松地抹去了无形中的焦虑。在纪莹的《巡逻关键词》中,作者跟随战士徒步120多公里,穿越40多处危险路段和两座大山的始末细节,写出了边防军人身处一线的独特生命感受。这种表现英雄群体的真实,用思想之光照亮了中缅边界的坚守、人文、历史和发展。
    在这些不凡的景致背后,始终充满着流动性的绿色之美。赵荣虎的《天路巡道兵》中,有着另种苍凉。连绵千里、白雪皑皑的天路上,巡道兵们发扬吃苦、忍耐、战斗的精神,用忠诚和大爱把身体站成老枪的姿势,用一份坚定的执著,在高原净化灵魂,升华精神。王永清的《浪花深处》鲜明地表现了北尖岛连队的精神风貌。还有谢鸿圣的《印痕》以洗练传神的笔触道出了武警水电部队的感人事迹。
    总政宣传部推出了“中国梦、强军梦、我的梦”征文,其中涌现出不少短小精悍的报告文学作品, 掀起了一股用报告文学助推“中国梦”的热潮。
    忧患意识与理想情怀
    关注军队发展,思考军人命运,需要作家站在现代意识的制高点上。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作家的责任所在。如谭东方的《莫斯科留学记》,是以日记体心灵剖白的形式,真实书写了作者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莫斯科边防军事学院的留学生活。强烈的感受之下,阐释出新时期中国军人深邃的忧患意识,对于军人价值的沉重追问,以及时不我待的强军梦想。这篇作品是对战争与和平下军人理想的思考。《心灵的高原》(焦凡洪)、《李政委的正能量》(刘平)等作品都需要在广泛的视域进行观瞻,才可以通过人物的变化表现国家、军队以及时代的命运变化。
    写沈阳军区红蓝部队对抗的《十年一梦磨成剑》(曾剑、程成),表现随着解放军实战化训练的逐渐深入,真打实备,沙场砺兵,从千里之外跨战区机动到大漠深处的真实对抗感。军人生来为打仗,这也从放眼世界的眼光积极探索军队建设中的现实问题,预示着军队必须居安思危,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作品中的批判和审视意识,无疑是作者对于当下文学性、时代性关系的真切认知。从“接地气”到“很解渴”,力求让鲜活的更鲜活,让生动的更生动,可以说,2014年军事题材报告文学正是在这一鲜明主题的引领下,犹如冲锋号角,谱写着“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呐喊和时代使命。
    此外,章国燕的《一路有爱》、胥得意的《透过谁的目光》等作品,都是在温婉含蓄中表现着军人的理想情怀和爱的无言,这种爱虽然细微,但还是被不断加以表现和深化。在谌虹颖的《一诺今生》中,以别样的风格写出了战友情深。因为意外的飞机失事,同学之间相互帮扶的感人至深,人性的崇高与温情、理解和关爱,都传达出一种强烈生命意识下的宽厚情怀。平易的写实手法,情感冲击下的重新表达,创造性地将生活的横断面表现得活灵活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