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谶验叙述:明清小说的一种重要结构模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葛永海 赵璐珊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明清小说中的谶验叙述以口头型、文字型和图画型为主要形态,包括了谣谶、梦谶、诗谶、相术、图谶、碑谶等多种类型。
    许慎《说文解字·言部》云:“谶,验也。有徵验之书。河洛所出之书曰谶。”《后汉书·张衡传》云:“立言于前,有征于后,故智者贵焉,谓之谶书。”所谓谶,乃指对未来带有应验性的预言或隐语,多以假托天命的形式出现。在明清小说中,多有关于谶语的记载,进而敷衍成前有谶、后有验的谶验叙述,对中国小说结构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以口头型、文字型、图画型为主要形态
    明清小说中的谶验叙述以口头型、文字型和图画型为主要形态,包括了谣谶、梦谶、诗谶、相术、图谶、碑谶等多种类型。
    在诸种谶语之中,以谣谶、梦谶、诗谶、相术最为常见。古时多以为童谣乃荧惑星化为儿童,唱为天籁之声,故称凡童谣皆自天意。孔颖达《左传·庄公五年》“正义”云:儿童“不解自为文辞,而群聚集会,成此嬉游遨戏之言,其言韵而有理,似若有神凭之者……故书传时有采之者”。因此,古人认为听童谣可以辨吉凶、知祸福,尤可视为治乱之兆。如《水浒传》第三十九回蔡京寄信其任江州知府的儿子,言司天监夜观天象,“里星照临吴、楚,敢有作耗之人,随即体察剿除。更兼街市小儿谣言四句道:‘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由此预言了梁山好汉之兴起。《红楼梦》则梦谶和诗谶彼此贯通,如第五回从总体看是一个梦谶,贾宝玉在梦中所见之十二钗判词则是诗谶,以诗谶充实梦谶,从而笼盖和架构全篇。后来众女儿的命运发展无一例外与此相应。就相术而言,《金瓶梅》第二十九回吴神仙冰鉴定终身是较为典型的一例。吴神仙为西门庆及其女儿妻妾写下命相判词,不仅对西门府诸人之性格特点作了高度概括,亦对各人命运有所揭示。
    图谶与碑谶虽不常见,亦有特色。谣谶、梦谶、诗谶、相术等更多为观念层面的预言,图谶与碑谶则以实物方式出现。图谶以《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最为著名。《三国演义》中的图谶也颇有特色。如第九回董卓从郿坞回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布,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此图与此前童谣呼应,预示董卓将被吕布所杀。又如第八十一回刘备欲兴兵伐吴为关、张报仇,陈震请来青城山隐士李意问其吉凶。李意画了兵马器械四十余张,“画毕,然后一一扯碎;又画一大人仰卧于地上,旁一人掘土埋之,上写一大‘白’字”。扯碎兵马器械,暗示蜀军必败,丢盔弃甲;大人卧地一人掘土埋之,暗示刘备将死;“白”字暗示白帝城托孤。碑谶较著名的如《水浒传》,其楔子写洪信奉宋仁宗之命去龙虎山宣请张天师祈禳瘟疫。适逢天师出门,洪太尉游至伏魔殿见其大门紧锁,遂强令打开殿门,“只中央一个石碑,约高五六尺,下面石龟趺坐,太半陷在泥里。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照那碑后时,却有四个真字大书,凿着:‘遇洪而开’”。洪太尉掘开青石板,从此天罡地煞散落人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