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血祭》:科幻作家的新尝试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20130104 江晓原 刘 兵 参加讨论


    《血祭》王晋康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江晓原:我觉得《血祭》几乎已经不能算一本科幻小说了。它是一本用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人类迁徙路线、人类学、考古学、文物修复等等知识包装起来的探案小说。不过作者对案情的设想足够奇特,对Y染色体谱系树和人类迁徙路线方面的“科普”也相当成功,作为一部富有文化意蕴的探案小说,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近结尾处羊路呈现了佛门所云修行大圆满者的“大迁转虹光身”,既适度引入了神秘主义,也形成了开放式的结局———可能真是超自然的“虹化”,也可能只是魔术障眼法。类比好莱坞电影常用的招数,这个结尾也留下了拍摄续集的接口。
    刘兵:或者也可以认为这是一本新型科幻,即把科学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民族的、地方性的知识系统,甚至神话的内容结合起来。虽然此书对于情节的叙述在原则上还可以用现代科学的逻辑来解释,不过在隐约之间,这样的叙事方式还是给人留下了一些超越现代科学解释的可能空间。而其中羊路对那种神秘仪式的向往、追求乃至不顾一切的实施,也带给读者一种更有人文特色的文化统的寓意。
    江晓原:你的措词相当微妙,“超越现代科学解释的可能空间”是一种令人遐想的说法,它肯定是以前那些认定科幻只能为“科普”服务的人所不愿听见的。其实科幻、魔幻、玄幻等等,并无明确的界限,西方人常用“幻想作品”这样一个笼统的措词,就可以将这几类作品都包容在内。
    幻想作品的创作,当然需要思想资源,但这种幻想的思想资源并非只有科学才能提供,神话传说也可以提供,甚至神秘主义也可以提供。在《血祭》,王晋康就同时从神话传说和神秘主义中汲取思想资源。其实这很正常,阿西莫夫甚至在他的科普作品中也照样从神秘主义那里汲取资源呢!
    刘兵:传统“科普”其实只认同一种最狭义的、主流的、西方近现代的科学。不要说神秘主义,就是许多“标准”的科幻作品,在这种狭义科学的立场下,也是不可能达到那种宣传和普及目标的。而另一方面,至少就科幻来说,其中的“科学”其实只是一种在文学形式中所采用的概念化的框架。如果这样相对于最狭义的科学理解的松动一旦可以成立,那么进一步的松动为什么就不可能呢?因为原则上讲,这里很难在可接受和不可接受的“科学”之间划出一条明确的界限。像《血祭》这样的作品,其实也只不过把这条模糊的界限向另一个极端又推进了一些而已。
    江晓原:确实可以这么看。这种松动可以视为不断寻求新的思想或灵感资源的努力,是作家寻求超越自己的努力的一部分,对于成名作家来说更是如此。作家超越自己,当然有多种路径,比如不断尝试新的写作技巧、开拓新的主题等等。对科幻作品而言,还有一条似乎是现成的路径,就是在所谓“硬”的科学技术方面不断“与时俱进”———当然我们知道,仅仅这样的“与时俱进”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带来超越。而王晋康的超越努力,从我们近年曾经先后评论过的几部作品来看,主要表现在对新的思想资源的寻求和接纳上。这部《血祭》在我看来就是这样的努力之一。
    刘兵:对于一位作家来说,拓展题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探索,《血祭》在王晋康的作品中似乎比较独特。他在处理神秘主义的要素时还显得比较谨慎,是留有余地的。不过阅读这样的作品,还是会感到其中对科学内容的讨论,和对待神秘主义之间略有一些不协调,作者似乎总在力图把某些东西拉向科学。也许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作者更极端一些,把那些“不科学”的内容更纯粹地呈现出来,那又会怎样呢?毕竟,那些内容在某些地域的不少人当中还是颇有影响的,而且仅靠科学的分析,至少就我们所见,并不一定就能在实质上真正有效地消除那些影响。
    江晓原:和先前《蚁生》、《十字》这类以思想深度见长的作品不同,《血祭》让我感觉到某种游戏性质。
    首先,我觉得《血祭》可以称为“同人小说”———王晋康不仅交替使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这意味着他自己是故事中最主要的两个人物之一),而且将他生活中的许多朋友都写进了《血祭》中,成为重要人物。其中有几个这次我们在成都都遇见了。大家对于自己在小说中被编派为盗窃文物、爱上罪犯等等,似乎都毫无意见,反而觉得这样挺好玩。这实际上是将《血祭》变成了一众朋友的共同游戏。
    其次,《血祭》中所叙述的上古羌族、汉族的迁徙故事,是将遗传基因、人类学、考古学、神话、宗教等等知识混合应用而建构起来的,披着科学的外衣,但也有戏说的成分。
    还有,根据《血祭》和他先前的某些作品比如《类人》等,我感觉王晋康对于探案小说是相当喜欢的。他曾在小说中自嘲想过一把福尔摩斯瘾,那么在《血祭》中,他就直截了当地过起这个瘾来了。
    刘兵:这种“同人”和“游戏”的特点,在《血祭》中确实都很突出。但我还是更偏爱你说的那些“以思想深度见长”的作品。不过我们还是可以从《血祭》中看出多种积极意义,首先,就传统科普的立场来看,作者在情节中融入了诸多有关人类起源学说、人类Y染色体谱系树、人类DNA测序、考古学、文物修复等知识,恰恰很像过去人们常说的那种“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但另一方面,如果更强调科学文化的风格,此书也有若干可圈可点之处。其中我最看重的,是对于那些民族地方性文化的叙事,这自然就包括了神秘主义的内容在其中。这对于传统的科普或科幻,是很有解构性的。可惜的是这样的叙事还不太明确,似乎有些担心与科学相冲突而仅仅作为悬念出现。其实,科幻本来也并不一定非就要在科学上如何正确,以前神秘主义曾是一片雷区,一位中国科幻作家能够触及这样的话题,已经是比较大胆的探索了。

责任编辑: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