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与现代的诗性交融——评凤群的《红碉楼》
《红碉楼》收录了凤群11篇小说,是其创作中最精华的部分。这些作品或伸向吊诡的历史深处,或徜徉在现实底层,或往返于记忆与现实之间,呈现了作家颇为宽阔的叙事视野。从叙事格调上看,它们依然延续了作家一以贯之的审美特质,轻逸而又温婉,粘稠而又神秘;人物关系若即若离,人物的内心世界却异常丰饶;故事情节大多曲折迷蒙,宛如江南烟雨中的田间小径。这是“凤群式”的叙述风格。它决定了凤群的小说洋溢着阴柔之美,温润之美,兼及某种感伤主义的内在韵致。 因此,读凤群的小说,我们也许不会体验到燕赵悲歌式的雄浑和苍凉,也难以感受到血性和彪悍的阳刚之气,但是,我们却始终浸润在一种典雅舒缓的意境中,穿行在各种迷离不清的人物命运里,体会一次又一次繁杂而无序的人生碰撞,感受一种又一种命运的无常和无奈。在《立园》中,凤群曾叙述道:“西扬在本质上是个诗人,他崇尚古典,时常将自己沉浸在那些杂乱无章且又十分清晰的优美境界里,自己独自一人去品评其中的况味。那些优雅浪漫而具有古典性质的情境,也时常模糊了历史与现实在他心中的距离,使他的意识经常重叠于两个不同的时空而陷于困惑。”在很大程度上,我以为,这句话其实也是凤群自我气质的一种写照。 这种贴近古典而又不乏现代意识的审美追求,使得凤群先生的小说既显得细腻、典雅、感伤,拥有宋词般婉约的气质,又充满了某些神秘、奇谲和悖谬的特征,折射了创作主体的现代哲思。譬如在《红碉楼》中,作家以岭南文化中特有的碉楼作为空间载体,将情仇、匪劫、家怨、粤剧、侨眷、自梳女等等,汇聚于一个复杂的故事之中,通过司徒长风、慧仪、十一郎之间的情感纠葛与冲突,展示了民族劫难的大背景下,人性的疯狂与乖张,命运的无奈与无常。《立园》以一位青年画家西扬在立园写生为视点,缓缓打开了立园里的隐秘历史。它与其说是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的情感冲突史,还不如说是中国传统女性曲折的命运史,其中所隐含的伤与痛、悲与怨,缠绕在竹青与梅云的内心,成为她们一生也难以挣脱的宿命,同时也构成了后人解读不尽的人生谜团。 无论是碉楼,还是立园,它们都是广东江门的文化标志,也是岭南侨乡的重要符号。凤群以此作为叙事对象,无疑体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他试图从这些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载体中,寻找千年岭南的精神血脉,展示一个外来移民作家对本土文化的感悟和思考。 文学是人学。它永远离不开对人性的探索。凤群对人性的探讨充满了热情,尤其是对那些非理性的生命情状,对那些像头发一样纷乱的情感意绪,他更是显得极为痴迷。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残酷环境中,还是在欲望横流的市场环境中,各种非理性的人性状态,都在他的笔下呈现异常妖娆的景观,鲜活灵动,又耐人寻味。它是原始生命的自然流露,也是人生之所以曼妙而诡异的内在缘由。凤群在表达这些生命的存在状态时,从不亮出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这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对生命的尊重。 我常常想,一个优秀的小说家不应该在现实面前忍气吞声,而应该对一切人类可能性的生活饱含激情和幻想。他的叙事,不是对现实逻辑的简单复制,而必须穿透所谓“客观真实”的经验压制,展示生命应有的复杂和丰饶、典雅和诗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凤群的小说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