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文学不能成为负能量(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2014年02月1 newdu 参加讨论

    表达取决于心态
    张江:有人可能会说,负能量作品的出现,根源不在作家,而在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堪、沉重和丑恶现象,催生了文学中的负能量,毕竟文学是现实的反映。这种观点貌似有一定道理,仔细辨识就会发现问题。文学反映现实,不是客观物理再现,中间必然经过作家的主观选择、价值评判、风格着染,带有不可剔除的主观色彩。文学作品最终呈现出的能量是积极还是消极,不在于表现对象本身,而是取决于作家本人。
    陆建德:这种观点可谓一语中的。我举个例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人所熟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不可否认,这是一首好词,堪称上品。它借用比兴手法传达出的高洁志向和坚定信念也令人感佩。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在词人眼中,风雨中的寒梅颇为苍凉、孤独、寂寞、愁苦,自悼自伤,格调悲怆。
    同样是咏梅,同样的词牌,到了毛泽东的笔下,却完全是另外一番气象。“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孤苦、哀怨、颓唐之气一扫而光,呈现出的是十足的乐观、积极、向上的格调,创造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面对同一种事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是手法、技巧、艺术修养问题吗?不是。根本原因是创作者个人的心态、情怀和境界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一束寒梅,迎风绽放。陆游看到的是孤傲和悲怆,毛泽东看到的则是奉献和乐观。这就是作家主观情感的差异。在现实中也是如此。生活在同一空间,面对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有的作家笔下生机勃勃、阳光四射,而有的作家笔下却灰暗萧索、阴雨绵绵?一个人若心态失衡、境界狭仄,再美妙的现实在其眼中也暗淡无光;反之,心态积极、境界高远,即便身处逆境也能看到光明和希望。
    当然,每个人都有以自己的观点和心态看取世界的自由,也有表达自己对世界独特看法的权利。但是,一旦他成为一个作家,我们对他的要求就不再等同于常人。一定意义上说,作家是一个思想和情绪的发散场、辐射源,作家如何看待世界、如何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读者,感染着千千万万的受众。作为一个作家,一个以塑造人的灵魂为职责的人,他创作的目的,到底是让人感受到光明和温暖,还是将人拉到阴暗处,让心灵变得狭仄和冷漠?答案不言而喻。
    文学是筑梦的事业。梦想不等于现实,也替代不了现实,现实可能依然难如人意。但是,有梦想就会诞生希望和力量,就会衍生出改变现实的动力。让梦想照亮现实,让梦想成为前行的灯塔。这样的文学,才是正能量。
    时代和文学都要“大叙事”
    张江:这些年的文学理论中,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要解构“宏大叙事”。有人甚至抱定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宏大叙事”是落后的创作观念,“后现代”,“小叙事”,纤细的个体和自我才是文学的正宗。宏大叙事过时了吗?放眼时代,人类不断开创着伟大的事业,生活朝气蓬勃地前进,奋斗向上的精神演绎着宏伟阔大的生命。大江东去是生活的主流,承载着共生的世界和人生。文学不仅是欣赏和娱乐,它也要给人感奋和动力。“宏大叙事”不会过时,文学必须有史诗般的恢弘巨制。
    刘跃进:生活是多样的,文学也是多样的。在文学中,既需要“小叙事”,也需要“大叙事”。“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陶渊明眼中的美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曹操心中的气魄。“杨柳岸,晓风残月”代表着一种思绪;“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是一种心情。它们都是美的。但是,有没有境界和情怀的高低之分?很明显,曹操和苏东坡展现了国家与民族的情怀,是奋斗的向上的不屈的精神和气概;陶渊明和柳永哀唱了个人与私我的愁绪,是落寞的慵散的无奈的叹息和伤感。
    我坚持认为,文学要反映时代。时代需要宏大叙事。文学史上,无数文学作品,正因为反映了时代,才有了大的气象,才成为永不磨灭的经典。杜甫的诗,唱安史之乱前后盛唐社会盛极而衰的社会递变,由此有理由称为“诗史”;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创作,关切百姓民生,细小处入笔,才拓出一番宏大气象。曹雪芹写的家族命运却与社会制度相联,笔触极深。现代文学史上的鲁、郭、茅、巴、老、曹等经典作家,更是将自己的思考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人民的命运极尽关注,他们的作品,贯穿着鲜明的时代意识,追随着民族解放的步伐和共和国的成长,教育了几代人,号召了几代人,在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创造和建构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所谓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我们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战胜了多少挑战?闯过了多少难关?经历了哪些艰辛和欢悦?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行动写出了时代的史诗,而相应的文学家的史诗却很难见到。时代需要史诗般的伟大作品。中国当下的文学亏欠了时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